蓝田书院一战大胜,声名更盛。
那首《咏凤仪》很快被抄录成册,传遍长安街巷。
达官显贵、士子文人,皆争相传诵。
人们盛赞蓝田书院学子胸怀丘壑,文采斐然。
更盛赞三位公主殿下德才兼备,风范堪为天下女子表率。
一时间,这首《咏凤仪》几乎成了新时代贵族女性风华的标杆。
连带着赢丽质在士林中的声望。都隐隐提升了不少。
然而,比起《咏凤仪》这样正儿八经的文学作品而言,在士林坊间中,传播得更快更广的,却是那首《咏高阳公主》。
毕竟,人性便是如此。
对正襟危坐的典范,人们往往心怀敬意,却难免觉得有距离感。
但对于那些带着些许香艳暧昧色彩的故事,却抱有更强烈的兴趣。
而那首《咏高阳公主》,辞藻华丽,对女子容貌极尽描绘之能事。
什么眉黛远山色,眸凝春水痕、笑靥羞花月,幽兰自芬芳……
画面感极强,朗朗上口,极易记忆和传诵。
更关键的是,它咏叹的对象,是那位本就因容貌昳丽,性情张扬而闻名,近来又处于风口浪尖的高阳公主。
所以,不过两三日功夫,那首《咏高阳公主》便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
人们或许记不全《咏凤仪》的铮铮风骨,却对这首描绘美人容貌的诗句津津乐道。
甚至不乏有轻浮子弟,摇头晃脑地吟诵,将其视为一桩风流雅事。
而诗中的主角高阳,则不可避免地,被再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
贞观十五年八月十四。
昨夜,李北玄又是一夜未归。
在书院里忙活了整整两天,总算将书院大比的各项事宜,都安排得差不多了。
眼看天色尚早,李北玄便打着哈欠,回了镇国公府。
本来,又通宵了一夜的李北玄,是打算赶紧回去补个觉的。
但是他刚踏入前院,便隐约听见东侧书房,传来赢丽质的声音。
“……本宫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三日之内,若再让本宫在听到那些东西,你们便自去领罚!”
嚯。
妞儿鲜少发这么大的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