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崔静偏着头看了看小碗,似笑非笑,“嫂子身边的丫鬟看着也都不一般呢。”那眼神颇有深意。
小碗心里“咯噔”一下,这小姑娘恐怕是意有所指吧,难道她知道自己和杜嬷嬷的关系?那崔子闵的身世恐怕也不是秘密了……
她垂着头,假装羞赧的样子福了福,避开了崔静的视线。
任书瑶毫无所觉,亲亲热热地说道:“我看你这屋子布置的真简单,四面白墙就挂了一幅字,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男人的屋子呢。”
“要真是男人就好了,就能不被拘在这方寸之地了。”崔静似真似假的嗔道。
作者有话要说:
☆、故人刘姨娘
第四十二章
“就是,就是,终于让我遇到知己了,后院里这么丁点大的地方,可憋屈死我了。”任书瑶放松下来,对崔静诉起了苦,“说起来,我这过门也有些时日了,可与母亲之间总还觉得隔了一层似的,这不,今日到朱熙院的门口都没见到娘一眼呢,你帮我想想法子吧。”
“母亲是个最好清静不过的性子了,你莫要着急。”崔静露出一抹恰如其分的浅笑来。
“唉,怕不是娘嫌弃我又懒又笨呢,这都几个月了,还是跟在妹妹后头帮手。”任书瑶忽然灵机一动,她双手一合,“要不,我干脆接下管家的事情,也让娘刮目相看。你看可好?我虽不擅长这些,可我这个丫鬟算账掌事还是有些能耐的,你看,你之前交代给我的事情,哪样不是办的妥妥帖帖的。”
崔静一怔,很快回过神来,“这,可是嫂子的意思?”说话间,眼神颇有些意味深长地撇了缩在后头装鹌鹑的小碗一眼。
这几个月来,虽然任书瑶还没接触到崔府核心的权利,但崔静也时不时交代给她一些工作,就连高夫人对此也没有质疑,但小碗却觉得这事有蹊跷。崔静对崔家后宅的掌控程度超过了她之前的预计,同样的,小碗也从中看出崔静对权利渴望的一些端倪。若真是这样,那崔静无疑就是任书瑶立足崔家后院的一大障碍。
看任书瑶还在犹豫,小碗不得不帮忙搭腔,“回大小姐的话,大奶奶如今也熟悉的差不多了,可以帮着夫人和您排忧解难,这原也是做儿媳的本分。”
任书瑶忙跟着点头。
听到这话,崔静却笑了,对任书瑶道:“这个不着急,家里这么大,不缺算账的人,若是真论起来缺什么,那只能说母亲最缺个白胖的孙子了。”四两拨千斤,崔静巧妙地将话题转开。
果然,任书瑶的脸刷得就红了,把掌家的事情瞬间抛在脑后,只顾得嗔怪起来。
两个姑娘你来我往。气氛一时间又是和乐无比。
崔静话儿说的贴心,不一会儿的功夫,任书瑶就对这个小姑子掏心挖肺了,嘴巴就开始无遮拦起来,哪个丫鬟做了什么可笑事情啦,什么哪天的饭菜不合胃口啦,又在崔子闵那里听到什么啦,渐渐地,能说的不能说的都开始往外冒。
小碗看这趋势下去越发不好,赶紧咳了一声,打断任书瑶滔滔不绝的话,低声道:“大奶奶,时辰不早了,紫藤阁还没去呢。”
任书瑶这才反应过来,一拍脑袋,“哎呀,看我这记性,光顾着和你说话了,那就这样吧,下次我再来。”
崔静拂了拂衣袖,不慌不忙道:“毕竟是小叔子,嫂嫂还是避嫌吧,我看让你这丫鬟去就够了。”说完,淡淡地看向小碗。
这一眼让小碗后脖颈直发毛,任书瑶只知道崔子卿的管事曾是杜嬷嬷,可不清楚他不是高夫人亲生子,事实上任书瑶和崔子卿算起来也是立场向背的。崔子卿的身世她无法对任书瑶坦诚,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已是背主了,怀揣着秘密让她的心一直提着不曾放下,而此时被崔静这有意无意的话一激,更是让小碗坐立不安。
任书瑶对其中关节完全不解,她听着有理,就顺水推舟的把这差事交到小碗手上,自己乐得清闲,乐乐呵呵拉着崔静的手,继续聊天说笑。
看着任书瑶三两句就被崔静说服了,小碗不得不赞一句“好手段”,跟前这些都是主子,她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盛放瓜果的篮子,还不得不苦中作乐的自我安慰,许久没见到那个少年了,正好找这个理由去看看他。
独自从静园出来,沿着青石路往紫藤阁方向走去,过了一面花墙,从角门出去,正好看到紫藤阁的大门,此时大门处停了一顶青幔小轿,周围有几个丫鬟婆子围着。
这种规制的轿子是崔府内院女眷用的,可任书瑶和崔静年轻,多数都选择步行,而高夫人又甚少出朱熙院,所以小碗这还是头次见到这种小轿在外行走。
这是哪位?她虽心下疑惑,但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正要避开,没想到其中一个小丫鬟走了过来。
“请问是小碗姐姐吗?请留步,刘姨娘有请姑娘上前说几句话。”
刘姨娘?小碗一惊,再看向这个小姑娘,原来正是任书瑶敬茶那天,捧着贺礼前来的小丫鬟。她脑子里迅速回想起刘姨娘的事情,澄心说过的话,“三年前进门的侍妾,如今独自住在飘香馆里,也不知是什么来路,反正就入了老爷的眼,有老爷回护着,就连夫人也不敢直接触其锋芒。”
刘姨娘为何会在紫藤阁门前,又为何会拦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