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房内室里。
那一阵剧烈的疼痛已经过去了,被小碗一闹,杜嬷嬷此时也无意睡眠,她披衣起身,来到案前,熟练的铺开信纸,右手执笔。
自从来到安阳这座空荡荡的宅院里,她就已经习惯于将想法述之笔端,她将笔尖浸了墨,略一思量,就提笔写道:“……小碗其人,所见篇牍,多能诵记,精于算筹,本分懂理,其心良善,更为难得。与其为伴,吾甚慰……”
作者有话要说: 汤圆爱好埋伏笔,好吧,其实根本没人对此有兴趣╮(╯_╰)╭作者自挖自埋ing
☆、又摊上事儿了
第九章
“婆婆,您这痹症可有些年头了,什么时候开始关节肿胀的?”王大夫是安阳城里何春堂的坐堂大夫,虽然名声不显,但是祖传了治疗弊病的秘方,小碗经过冯婆子指引,专门把人请上门来问脉。
杜嬷嬷略作思索,“有十来年了吧,之前只是偶尔疼痛。”
“可是早年有过劳累过度,且受过寒凉的状况?后头又没有好好保养,以致寒气入体。”王大夫果然在痹症上有两把刷子,几句话就点出了杜嬷嬷的病因。
早年劳累过度,寒凉入体……杜嬷嬷沉吟不语,眼神晦暗不明。
都过去四十来年了,她还只是信阳宫小宫女的时候,大冬天跪在雪地里,一跪就是一夜……如果不是娘娘,她早就是个死人了吧。后来总算是熬出头,也过上了几年锦衣玉食的好日子,只可惜……
一切化成一句叹息,那些往事早已离她远去,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丝挂念,她还不能就这么放手,再多苦痛也还得好好的活着,她垂下眼睛,掩住那一抹厉色。
“前一阵子,可是有过大病?就是这病把痹症又勾出来了。”这种病症多是早年操劳过度,失于保养引起的,像杜嬷嬷这样不愿意说出口的病人,王大夫也见了不少,“我先开一副方子试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忌食辛辣的食物。先抓七天的量吧,七天后我再来复诊。”
小碗赶快将方子接过来,笑吟吟道:“王大夫,麻烦您了。我还想问问,除了喝汤药,还有没有什么辅助方法啊,比如按摩、泡脚什么的。”
“你这个小丫头还懂不少嘛,这样吧,在家里多用热水泡脚,还是有些许帮助的。”这小姑娘还挺用心的,不知道还以为是祖孙俩呢。
“这个没问题,交给我了。”小碗又赶快转过头对杜嬷嬷道,“嬷嬷,您放心吧,我陪着您呢,总能治好病的。”
这小丫头,原来那点缅怀伤感的情绪,也渐渐消散,杜嬷嬷如石头一般冷硬的内心也稍稍有丝热乎气了。
送走了王大夫,小碗愁眉苦脸地掏出她的小荷包,上次嬷嬷给的碎银只剩下一钱多了,不知道抓药要多少银钱呢,这火终于烧到眉毛了,她愁得开始揪头发。
“把方子拿来我看看。”她那点心思,杜嬷嬷一眼就看穿。杜嬷嬷接过单子扫了一眼,就不咸不淡地说,“不值几个钱,也就野生丹参贵了些。”
啊,还有丹参,参啊,一听就知道很贵啊,更别说是野生的了。小碗垂头丧气,那点银子果然不够看的,她这牛皮已经吹上天,然后呢,她是不是该去死一死!
杜嬷嬷似笑非笑地撇了一眼小丫头脸上崩溃的表情,不紧不慢从怀里掏出一把精致的小钥匙:“小碗,你去把墙角第二个箱子打开,从里面的锦盒里,先取两锭银子。”
啊,两锭银子?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小碗打开箱子的时候,还是被一个个排的整整齐齐的银锭晃花了眼,五两一锭的银子,至少有十来个,真没想到,杜嬷嬷还是个深藏不露的有钱人。
她捏出两锭银子放进小荷包里,跟杜嬷嬷告别后,就上街找药铺去抓药了。有了这笔银子,药钱暂时是不缺的。不过这是杜嬷嬷攒的养老钱吧,就这么只出不进的,好像也不是个办法。开源节流,她自认没能耐开源,只能想想法子节流了。
小碗顺利的抓上了药,一边往回走,一边瞎琢磨,眼瞅着天气逐渐转暖,庭院的那空着的一大块花圃都开始长杂草了,她可以在里面种点菜,如果杜嬷嬷不强烈反对,她还能养些鸡崽儿……
咦,那不是邢爷爷吗?小碗无意中的一瞥,就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