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儒者,不止有教民、育民之德,更有上奉人君之责。”
他微微躬身,仪态无可挑剔。
“当躬身以奉君,以修‘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者,修德于身,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进而教化万民,使仁义礼智信深入人心,天下归心如百川赴海;
外王者,持戈于手,明法令,整武备,震慑不臣,犁庭扫穴,令四海八荒莫敢不服,皆来朝拜。”
他言语间,似有经纬天地之志在流淌。
“圣王之道,在于德刑并施,宽猛相济。”
“心怀仁义以治内,如春风化雨;手握利刃以御外,似秋霜肃杀。”
“如此,则江山永固,社稷长安,可开万世之太平!”
这番言论,层层递进,直指帝王术之核心。
深深契合了杨盘心中,那日益膨胀的抱负。
他近年来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是“内圣”。
而暗中支持造化道研究巨舟战舰,所图便是那“外王”之功。
开疆拓土,甚至……
白夜天此言,可谓精准地搔到了他内心最深处,那不可示人的野望。
杨盘深深地看着台下那气质温润如玉,却语出如雷霆霹雳的年轻学子。
冕旒下的目光,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光彩。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瞬间压下了大殿中所有的杂音。
“白夜天,你所言,深得朕心。”
微微一顿,帝王的威压如同实质般笼罩下来。
“却不知,这御外之利刃,依你所见,当如何铸就?”
“嗡——”
百官心头剧震,几乎能听到彼此心跳的声音。
帝王于金殿之上,垂询一学子具体国策。
这可是本朝立国以来,历次殿试从未有过之殊遇!
洪玄机立于文官首位,眼帘微垂,面色古井无波,仿佛一尊冰冷的雕塑。
唯有那自然垂落的手指,在袖中极轻微地动了一下。
白夜天再次躬身,语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陛下,学生以为,天下武者,聚则成众,散则为民。”
“乃是一股庞大无匹,却始终游离于朝廷规制之外的力量。”
他目光扫过殿内那些气息沉凝的武将,和某些深藏不露的文臣,继续道:
“若放任自流,则匹夫持武,易生祸端,为乱地方,甚而结党营私,尾大不掉。”
“若能收归国用,加以引导约束,则可成擎天之柱,护国神盾。”
“臣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