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心为民,让我感动!”
神兽凝视陈叶许久,最终化为一道光影融入农耕图中。
陈叶大喜,知道神兽应允了。
他赶忙走近农耕图,全神贯注地记忆那些失传的耕种技法。待全部牢记于心后,农耕图渐渐消失不见。
陈叶赶忙取出纸笔记录下来,待记录完毕,周围景象渐渐消失。陈叶带着种子和宝贵的耕种技法返回村庄。
陈叶怀揣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此地。
回到家乡后,他用所学技法耕种,粮食产量大增,百姓们过上富足生活,他也成为了受人敬仰如同其父一般伟大的农人。
凭借这些,他不仅让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还教会村民们应对灾害的办法。
陈叶之名也如同其父一般,在虞朝传颂开来,父子二人皆成为推动虞朝农业发展不可磨灭的伟大人物。
陈叶带回种子,精心培育试种。
这种子果真神奇,不仅产量极高,而且不惧旱涝虫灾。很快,这种作物就在虞朝大面积种植开来。
虞朝的农业再次迎来大飞跃,陈叶之名也与父亲陈情并列,父子二人同被尊称为“虞朝农圣”,他们的故事永远在虞朝传颂。
消息传到宫中,此时在位的君主羿奚仲李任大为欣喜,欲重赏陈叶。
“爱卿有功,大大有赏!”
陈叶却只请求:“圣上,陈叶不需要赏赐,但愿将这种谷物推广全国,使百姓免受饥饿之苦。”
君主羿奚仲李任应允,“爱卿一心为民,封官职专门负责农事革新。”
陈叶不负众望,不断推陈出新。他还建立农学书院,广收学徒传授知识。
在他的影响下,虞朝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农夫,国家粮仓充实,民生安乐。
而陈叶始终不忘父亲陈情的精神引领,常对着记载陈情事迹的史书感叹,希望自己也能如陈情那般成为流芳千古之人,激励后来者不断奋进。
一日,邻国狼神国听闻虞朝农业兴盛,便派使者前来交流学习。
陈叶受命接待,他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成果。
使者归国后,依照所学大力发展本国农业,两国关系也因此日益交好。
随着时间推移,陈叶逐渐老去。
在他弥留之际,他将一生所着的农书和心得交给最得意的弟子台稷,叮嘱其务必传承下去。
多年后,虞朝遭遇罕见旱灾,许多庄稼颗粒无收。
然而,凭借陈叶及其先辈们留下的丰富农耕智慧,农夫们通过特殊灌溉法和耐旱作物种植,艰难地度过难关。
后世的农夫们愈发敬重陈叶以及他所代表的家族。人们自发地在各地建起祠堂纪念他,每逢耕种时节都会前去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那位继承衣钵的弟子台稷更是谨遵师命,不仅将农书不断完善修订,还将书中知识传播得更广更远。
他带着农书游历四方,每到一处就教导当地农民如何应对不同灾害、改良土壤、选育良种。
在他的努力下,更多偏远地区的农业得到极大发展。百姓富足之后,文化艺术也随之繁荣起来。
画家们以陈叶为原型创作画作,诗人们写下歌颂他功绩的诗篇。
陈叶虽已逝去许久,但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虞朝人民心中,他的贡献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虞朝的历史长河,成为世世代代激励人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心怀大爱的不朽传奇。
后人感怀陈情、陈叶父子之功,在都城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农贤祠,供奉二人塑像。每年春秋两季,君主羿奚仲李任都会亲率百官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农事兴旺。
而虞朝的农业文明,也在这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永远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