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岗村并没有如预想中那样拍案而起,或是愤怒地咆哮。
他缓缓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一种极致的冰冷和冷静。
他深知,越是危急的时刻,统帅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以八路军的装备……”岗村的声音低沉而平稳:“他们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连续攻克娘子关、榆次这样的坚固据点?”
“又能分兵在雁门关阻挡住松井师团的装甲集群?”
岗村的内心远非表面这般平静,思绪翻涌,想当年,皇军入关。
势如破竹,装备精良的果党军嫡系部队在皇军的钢铁洪流面前尚且一溃千里。
凭借简陋武器,甚至大刀长矛的八路军,他们凭什么?
凭什么能打出如此行云流水般的正规攻防战?
这背后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站在一旁的参谋长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他知道司令官需要的是事实,而不是情绪。
他打开手中的另一份详细战情报告,语气沉重:“司令官阁下,情报部门综合了前线各部溃兵以及特高课潜伏人员冒死传回的信息,已经确认。”
“对皇军造成毁灭性打击的,主要是两支八路军部队。”
“其一是活动于正太线及太原东侧的江晨所部,其二便是盘踞在晋西北,如今出现在雁门关的李云龙所部。”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如何描述那些难以置信的细节。
“关键是,他们装备了一种……我们从未见过,性能极其优越的武器系统!”
岗村闻言,眼神锐利起来,示意他继续。
“首先是他们的单兵步枪。”
参谋长福田少将指着报告上的草图和数据:“并非我们熟悉的‘汉阳造’或支那军队使用的‘中正式’。”
“而是一种全新的半自动步枪。”
“根据描述和有限的缴获残件分析,口径约为7。62毫米,使用十发固定弹仓供弹,射速极快!”
“精度和可靠性都远超皇军的制式步枪。”
“在攻克娘子关的战斗中,守备大队报告,八路军突击队的火力密集程度前所未有。”
“关东军每次拉动枪栓射击一次的功夫,对方已经倾泻过来五、六发甚至更多精准的子弹。”
“城墙和碉堡的射击孔完全被压制,关东军的机枪火力点往往刚开火不久,就会被精准而迅速的点射击毁。”
”在榆次的巷战中,这种半自动步枪使得八路军士兵在短兵相接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关东军习惯的白刃战几乎无法展开,往往在接近过程中就被密集的弹雨打倒。”
“另外,在雁门关阻击战中。”
“李云龙的部队利用地形,在数百米距离上就能用这种步枪对松井师团的步兵和炮兵观察员进行有效狙杀,极大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组织。”
岗村闻言的眉头紧紧皱起,半自动步枪?
这超出了他对八路军装备能力的认知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