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阔海大概也不会料到:他十七八岁时遇到的这位徐山宗、徐大哥,其实是将门世家徐氏的幼子徐崇。
从晚唐到后晋,将近百年的时间,徐家世代镇守河东十二州,与北燕的领土犬牙交错。
双方长年累月打交道,潜移默化之下,徐家沾染了不少蛮夷习气,与北燕的关系也从敌对变成暧昧。
徐家开始为北燕办事,北燕也给了他们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
对他们来说,中原太远了,而北燕近在咫尺;大唐的繁华也太遥远了,而乱世的杀戮就在眼前。
徐崇却是这个家里的异数。他从小仰慕汉唐风华,少年时最喜欢的是李白的诗,时常念叨着《侠客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他很反感父兄平日的胡人发髻和衣袍,更讨厌他们学着北雁人熏染浓烈的香料味道。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因为这首《河湟》,他跟家里人大吵一架,愤然离家出走,从此开始浪迹天涯。
以他将门虎子的武勇和军略,就算隐姓埋名也难掩光芒。他聚众起义就有七八万人来投,继续下去攻占几个州县都不是问题。
然而北燕开始大肆入侵中原,后晋统帅杜重威先是骄狂轻敌,后又一败涂地慌忙逃窜。慕容氏得以入主中原。
那一次所有人都以为要神州陆沉、九鼎蒙尘。中原汉人激愤之下,自发组成各种队伍去伏击北燕。北燕出师远征粮草屡次被烧,不得已之下只能退出了中原。
徐崇的义军也是其中之一,他终于达成了他少年时候的梦想:杀尽蛮夷。代价则是这七八万弟兄死的死散的散,他成了孤家寡人。
青年徐崇终于领略到现实的残酷、战争的血腥。他思索了很久,终于选择重返家中,恢复了自己原先的身份。
河东十二州处在中原与北燕交界处,晋阳城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北燕撤兵以后也是心有余悸,而中原又新近崛起了郭远这位豪杰——即后世被称为肃宗的皇帝。
于是北燕便扶植本土本乡的徐家,以晋阳为都城建立了梁国。徐崇运气很好,回家后不久,他的几位兄长都死在了郭远手上,最后他成为了梁国的开国之君。
虽说梁国是北燕的附属国,但国君并不是完全的傀儡。徐崇虽然表面听从燕帝,但一直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只是他韬光养晦多年,没有等来北燕的衰弱,反而等来了自己的死期:他因为身染重疾在三十四岁时英年早逝。
徐崇的这些事有的是天下皆知,有的属于秘闻,李琰也是在青雀司的调查下才了解全貌的。而这一切的一切,白阔海却是全然不知。
前世,白阔海在得知徐崇就是他的徐大哥、匆匆赶去梁国的时候,晋阳城已经被大周军队攻破。因为某人的绝密情报和里应外合,大周皇帝轻而易举的攻下了梁国。
年少的国主徐旻自缢于皇宫大门,竟然无人敢于收尸。
就是这个白阔海,一连打倒数十个大周禁军,生生将尸体背出了晋阳城,在城外挖土安葬。
他的天生巨力惊动了大周天子,对昔日结拜兄长的义薄云天更是让人感佩,于是破例让禁军放行。
这一切的故事,前世的李琰都是与魏王闲谈中得知的。
魏王其实很羡慕兄长可以远征在外,而自己要管着洛京这么大一摊,劳累琐碎不说,还要跟刘仁辅这些文臣打嘴仗。于是每日闲暇时,抱着侍妾享受温香软玉之余,免不了会谈论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