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乐迎的单打技巧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她的进攻更加犀利多变,防守更加稳健扎实,尤其是在多拍相持中,她会更耐心地寻找机会。
省匹克球锦标赛的日子在期待中如期而至。巨大的综合性体育馆内人声鼎沸,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才俊们身着各色队服,个个眼神锐利,摩拳擦掌。
首先进行的是双打比赛。
陶乐迎和陈晓一路过关斩将,连胜强敌,最终杀入决赛,与来自东吴体校的强劲组合,孙佳和王萌,争夺冠军。
哨声一响,孙佳就干脆利落地把球抛向空中,一记势大力沉、角度刁钻的发球直扑陈晓的反手内角。
陈晓赶紧侧身扑救,球拍勉强碰到球,却没能控制好力度与角度,回出一个又高又慢的“菜球”。
网前的王萌早已伺机而动,见状毫不留情,迎上前一记干净利落的截击,将球狠狠砸向陈晓脚边的空档。
陈晓再想救,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球二次落地。
“一比零!”裁判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场馆。
观众席上响起一阵惊叹:“孙佳的发球也太凶了!”
张教练坐在场边,焦躁地扣着手指,面色凝重。
他赛前研究过东吴的这对组合,深知她们极其擅长“发接发快攻”体系,却没想到对方一开局就如此强势地施加压力。
接下来的几分钟,几乎成了东吴队的进攻演练。
孙佳的发球变幻莫测,时而压制反手,时而偷袭正手。
王萌的网前防守密不透风,只要陶陈二人的回球质量稍有不佳,露出一丝缝隙,她便能迅速上前施压,打出致命一击。
连续失分下,陈晓明显开始慌乱,击球时手腕发紧,几次出现非受迫性失误,脚步也变得凌乱,本该由她守护的右半场区域屡现漏洞。
“八比一!”当裁判报出这个比分时,陈晓手中的球拍几乎脱手。
她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眼神里满是慌乱,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场间休息的三十秒,陶乐迎一把拉住呼吸还未平复的陈晓,快速退到场地边缘。
“别慌!稳住!”陶乐迎语速极快,“她们就靠发球和前三板的抢攻,然后快速上网压迫。我们不能让她们舒服地站在非截击区边上打截击。”
“接下来,我们所有的回球,无论是接发球还是相持,都尽量把落点打深,瞄准底线,把她们压在后场,让她们起高球,别给她们直接上网截击的机会。”
她进一步细化战术,凑近陈晓低声道:“可以趁机用平抽打向她们两人之间的中场过渡区。那个位置会让她们犹豫,逼她们后退处理低平球。只要她们后退一步,网前的优势就没了。”
她紧盯着陈晓的眼睛:“只要看到她们任何一个人有向前冲、想要抢占网前的意图,别犹豫,尽可能地挑一个又高又深的后场高吊球,把场上的空间拉开,创造出进攻机会。”
陈晓看着陶乐迎冷静而充满战意的眼睛,听着她条理清晰的战术布置,原本因为连续失分而怦怦直跳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她用力地点了点头,重新攥紧了手中的球拍,深吸一口气,应道:“明白!”
站在场边的张教练,看到陶乐迎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迅速抓住问题本质,并向队友清晰地布置了针对性战术,他原本因局势不利而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了一些。
看台上,那位曾与陶乐迎交谈的灰衣男子也正默默关注着场上的局势变化,他拿起水瓶喝了一口水,眼中流露出几分期待。
接下来的比赛,形势悄然发生了变化。
陶乐迎和陈晓坚决执行新战术:接发球不再追求角度,而是追求深度和速度,有效地压制了对手的起步。
当陶乐迎几次用快速的平抽精准地攻击对方中场结合部时,对手果然出现了犹豫和站位混乱。
陈晓看准时机果断挑出的后场高吊球,成功地破坏了对方的进攻阵型。
比赛节奏,逐渐由陶乐迎和陈晓接管。
无论对面打过来多么刁钻的球,两人总能凭借出色的预判和灵活的步法移动到位,稳稳地将球回击过网。
突然,孙佳打出了一记大角度的斜线吊球,球贴着边线飞行,眼看就要二次落地得分。
陶乐迎左脚猛地蹬地,身体大幅度侧向滑步,在几乎失去重心的情况下,右手球拍从一个极低的位置由下向上一记切削,硬生生把球切削过渡回对方的后场深处。
“哇——!”观众席上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叹声,许多人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用力挥舞着加油棒:“这都能救回来?!”
尽管陶乐迎和陈晓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及时的战术调整奋力追分,但因开局分差过大,第一局最终还是被经验老道的孙佳和王萌拿下。
然而,东吴队也深切感受到了这对组合的难缠与韧性。第二局一开始,她们似乎因急于结束战斗而显得有些急躁,自身失误开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