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高科技大军阀 > 第483部分(第2页)

第483部分(第2页)

“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挡住中国人的去路了。”巴甫洛夫向惊得目瞪口呆的铁木辛哥元帅报告道。

此时。位于基洛夫城郊外城堡的巴甫洛夫的指挥部便逐步变得越来越瘫痪无力了。“我们的防线在色当已被突破,那里发生了临阵脱逃的事情……”巴甫洛夫的脸色苍白得可怕,话未说完便倒在椅子里啜泣起来。

参谋人员惊慌地围了上去,那场面像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围着一个快要死去的家庭成员,给人一种恐怖的印象。“将军,”一位参谋说话了,“这是战争,而战争总会带来这样的问题。”巴甫洛夫勉强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向铁木辛哥叙述了防线被突破的情况,接着又是一阵啜泣。其他在场的人都默默无言。不知所措。惊慌的情绪从巴甫洛夫的指挥部向其它的指挥部蔓延。巴甫洛夫外表镇静,实际上内心却十分恐惧。这位司令官意识到了形势的严重性。

“传我的命令!”铁木辛哥被第9集团军不顾一切地溃逃的行为惹火了,“指挥员要竭尽全力维持纪律,振奋士气,以便使他属下的士兵保持良好的秩序。必要时可以强令他们服从。命令政委制止沿路逃跑的士兵!”

指挥部里重新出现了一点生气。电话铃声、吆喝声、呼叫声、电传打字声乱成一片。

“铃……”那部巴甫洛夫专用的内部保密电话机响了起来,参谋长奥金涅茨上校冲上去舀起电话:“喂。是哪里?”他心想,这一定是东北战线有最新情况报告,他已经沉默好几天了。“什么?第2军区的参谋长?我说,你们属于国防部管辖,请不要越级汇报。”

奥金涅茨刚要放下电话,被一旁的巴甫洛夫制止了:“问他有什么事。”

混乱的指挥部里突然静了下来,只听话筒另一端传来第2军区参谋长焦急的声音:“中国人已到了谢罗夫,我们的军队正在一团混乱地撤退,大约有3万人的败兵已退到彼尔姆正北一带……”

指挥部被这一消息惊得呆若木鸡。巴甫洛夫一把夺过话筒:“给我查清楚,是谁下今撤退的。我要严加处治!”

“据撤退的士兵说,他们是奉列夫捷特政委的命令撤退的。”巴甫洛夫手一松,话筒滑落下去。他颓然坐到椅子上,心乱如麻。

“谁?哪个政委?”

“这个该死的政委!怎么能假传命令呢!”

“他不知道这会治他死罪吗?”指挥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位政委身上。军官们对他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可他究竟是谁呢?

参谋人员手忙脚乱地查遍了所有的档案。有一份材料上说,这名政委是第41军的一个军官,另一份档案说他属于第9集团军的政治部。愤怒在爆发,每个人都在骂这位政委。可怜的列夫捷特。

到傍晚时,巴甫洛夫指挥部一片惊慌失措,参谋长奥金涅茨上校命令将一门75毫米口径的大炮安放在院子里来阻挡敌人。军官们开始打点行装,公文柜里的文件匆忙收拾一空,地图被从墙上揭下卷了起来。

巴甫洛夫在刚开战时的自信已荡然无存。他脸色忧郁,茫然若失,颇让人怜悯。他在参谋长和军械官之间踱来踱去,像是试图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谁也不敢走近他。每个人都明白,他们已经失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五百五十九)第二天

这一天,红军东方方面军原本打算按战前的计划,实施实弹演习,因此许多部队正在靶场或开往靶场的路上,而方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则为此在国境地区进行布置,方面军司令部里只留下副司令萨夫罗诺夫。战争突然爆发后,司令部不仅不能和所属部队取得联系,甚至都无法找到司令员本人。在这种情况下,苏军第8集团军仅对推进的中国装甲部队进行了零星反突击。到2日日终,华军北方集团军群已在装甲部队突击的主要方向前进了20至35公里。在其右路,华军中央集团军群装甲第3集群也已渡过鄂毕河。这样,华军在开战第一天,就已经开始顺利地将苏军西伯利亚方面军第一线的第8集团军与第11集团军分割开来。在中央方向,华军部署的是中央集团军群。担任该集团军群司令官的是徐元锦陆军元帅。外表亲切平和、脸型棱角分明的徐元锦是民主中国的开国元勋,久经战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调到中央集团军群指挥作战。在对苏作战的前夜,这位61岁的陆军元帅指挥着华军最强大的集团军群,兵力达54个师又1个旅(11个装甲师,6个摩化师,1个骑兵师,3个警卫师,33个步兵师和拥有6000余人、旅级规模的“大中华”摩托化团),并得到72个炮兵营的加强。加上后方的陆军总司令部预备队,共有68个师,野战部队约170余万人。中央集团军群的9个装甲师有各类坦克2035辆(不包括陆军总司令部东线预备队2个装甲师的350辆坦克)。其中“行者”主战坦克1978辆,100毫米炮型472辆。指挥型65辆,。此外还配有6个强击炮营和2个喷火坦克营,坦克强击火炮总数2576辆。为该集团军群提供空中支援的,是由原陆军将领黄晟翔指挥的第2航空队。这个中国空军最为强大的航空队拥有第2、8航空军,掌握着5个俯冲轰炸机联队和2个快速轰炸联队。在第2航空队编成内还有第1高射炮军。用以为装甲部队提供防空以及反坦克支援。航空队共有3512架飞机。与徐元锦的集团军群作战的,是由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苏联坦克英雄巴甫洛夫大将指挥的西伯利亚方面军(西伯利亚特别军区改称),这位“坦克手出身的壮汉(莫洛托夫语)”和朱可夫同为苏联最早的2个坦克团的团长。他麾下的这个苏军东部第2大军区,拥有44个师,62。5万人。加上西伯利亚方面军第11集团军的兵力。共有54个师,不到80万人。兵力仅及华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一半。西伯利亚方面军编成内有6个机械化军(6、11、13、14、17、20军),12个坦克师和6个摩托化师,共有坦克2201辆。加上其他部队,坦克总数为2900辆,在数量上略占优势,但其中保养完好的只有470辆。虽然其中有383辆性能突出的“t-34”、“kv”坦克。整体实力仍远远弱于华军。而且整个西伯利亚方面军机动车总数只有35102辆,仅相当于一个中国装甲集群的装备数量。军区航空兵有飞机1560架(377架“伊—15”,424架“伊-16”,262架“伊-153”,73架“伊-156”。233架“米格”,20架“雅克-1”,75架“苏-2”,8架“伊尔-2”)。加上统帅部的远程航空兵第3军,共有飞机1825架,但能够在一线使用的只有1086架。在第一天的交战中。该军区就损失了738架飞机,其中包括它的大部分新式飞机。因此,拥有428架“快刀”轰炸机。565架“披毛犀”战斗机,122架“金丝燕”战斗机和323架“标枪”俯冲轰炸机的中国第2航空队几乎拥有压倒优势。同时由于西伯利亚方面军各兵团的高炮部队在开战时,还远在训练场进行集训,使得这个方面军的部队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抗击华军空袭的手段。…;

不难看出,在这个主要打击方向上。华军中央集团军群占有较大的兵力优势。而且该集团还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在这一地区,苏中国境线朝中国一侧大幅度弯曲。形成长100公里、宽200公里的突出部。这一突出部使苏军西伯利亚方面军的两翼都暴露给了华军。华军的攻势便是从这两翼向苏军发动向心突击,力图将其歼灭于这一地区。

华军攻势在北翼由刘柏成上将的第3装甲集群(4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4个步兵师,摩托化教导旅)和张仲林将的第9集团军(8个步兵师,1个警卫师)从克麦罗沃地区实施,主要突破地点是新捷尔任斯基市以北,红军东方方面军与西伯利亚方面军的结合部。在这里担任主攻的是第3装甲集群全部兵力和第9集团军的第8,42军,其第1梯队有10个师,总的兵力达365000千人。抵抗这个强大中国突击集团的苏军防御部队仅有西伯利亚方面军第11集团军(莫罗佐夫中将指挥)的3个师,兵力只有3万余人。华军拥有10倍于苏军的兵力优势,火炮为苏军的6倍,坦克为11倍。而且,3个苏联步兵师在100多公里的国界线正面仅展开了5个团,直接抵抗上述华军10个师的则只有两个师的部队。其中,仅苏军第128师就遭到华军2个装甲师(第7,12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的猛烈攻击。在以近500辆坦克为先导的庞大华军突击集团沉重打击下,被打垮的红军第128师溃散后夺路而逃。华军第3装甲集群得以在阿钦斯克以南30公里处渡过叶尼斯河,对苏军东方,西伯利亚方面军侧翼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主要突击方向以北。华军第9集团军还发动了一个辅助攻势,由于没有遭到严重抵抗,这路华军最初进展也很顺利。直到上午8点,卢卓英上将指挥下的华军第9集团军第8军,才与苏军西伯利亚方面军第3集团军步兵第56师遭遇。激战至当天中午。苏军步兵被打退。但紧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