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就算是官宣了两人的关系,但是何晓玲这个“制片人”已经被内定为电影的女一号。
想要掰正舆论对背后存在py交易的第一印象,几乎是痴人说梦。
“何姨……”
“等等吧,左右不差这两三个月,你要是想避着点人,咱们可以……”
“可以啥?”
“没啥……”
“别啊!哪有你这样说话说一半的?”
“你……别……死东西,别乱摸……”
“别在这儿,你要真想跟姨单独处一会儿,咱可以去外边……”
“这事闹得,光明正大谈个恋爱,跟偷情似的!”
“你不是找姨说戏吗?快开始吧,姨是真的一点头绪都没有。”
“没看懂剧本啊?”
“你也不看看你剧本上都写的啥!你这让姨咋看?”
剧本和小说不同,在写作的时候几乎完全没有细节和内心活动的描写。
几乎全都是人物名称加对话的各式。
对人物细节上的刻画,最多也就到一些大面儿上的动作。
有兴趣可以随便搜一个电影的剧本瞧瞧。
这倒不是编剧故意偷懒。
这种直白的处理方式,一方面给导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给了演员发挥的余地。
而阿芳这个角色比较特殊,是个哑女!
整个剧本里一句词也没有。
唯一的描写则都是简单的反应。
这段剧情,剧本上满打满算写了没有几行字。
有关何晓玲的表演部分更是只有寥寥数语。
哑女阿芳推着冰激凌车,阿聪和阿星跑过来拦住……
阿峰将两个冰激凌递给二人,阿星吃了一口,突然感觉对面的哑女盯着自己……
哑女焦急地追在后面……
哑女停下脚步,累得气喘吁吁……
剧情就结束了!
简单到可怜的人物交代,让何晓玲这样的门外汉完全无从下手!
这种情况,就必须得导演来亲自给演员讲戏!
别觉得导演不重要,照着剧本谁都能来。
你看到优秀影视作品,同样的剧本,换一个人来未必能达到这个效果。
当然,反之亦然。
有些东西导演不出面掰扯透彻了,靠演员脑补是没用的。
演员在拿到剧本的时候,更多的是根据导演的要求进行再加工。
尽量靠近导演的思路和想象,最终呈现出的是导演脑海中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