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手中银钱充足,早已不是自家不种地,就会饿死的时候了。
甚至,很多人嫌自家的粮食不好吃,喜欢去粮行购买从全国各地,甚至西域进口的稀罕粮食。
在关中百姓看来,大秦早已过了那种食不果腹的时候,至少粮食已经是不缺了。
所以免除农业税后,关中百姓不再有以往那种紧张的心态。
家里也不存粮了,甚至,大多数人家里产了粮食,嫌占地方,都拿出去卖掉。
这种自发性大规模的销售自家存粮,实在是前所未有的事。
刚开始,陈平等人还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
之前在扶苏的主持下,关中各县都修筑了一个大型粮仓。
粮仓的容量极为庞大,几年红薯土豆下来,都没有填满的时候。
关中百姓自发销售粮食,直接让关中各大粮仓吃了个饱。
然而,过了不到两天,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任何货物,价格都与市场容量挂钩。
当货物大于市场容量的时候,必然会对价格造成巨大冲击。
老百姓们不懂那么多道理。
卖东西嘛,你家卖八十钱一石的价格,那我就比你少一些。
粮商们看到这种情况,也会主动压价。
加上百姓们其实对卖粮食的这点钱,也不太看重。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短短两日之内,整个关中的粮价,就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之下,连续降了足足五成有余。
这下子,一直在监管此事的陈平等人慌了。
要知道,无论是什么时代,粮食价格都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晴雨表。
说严重一点,粮食价格的稳定,对国家的稳定,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关中粮价暴跌,对整个大秦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负面冲击。
关中百姓十分富足,他们不在乎粮价,可以把自家的粮食以一个随意的价格售卖。
但是,不要忘了,大秦可不仅仅是关中一地。
三十多个外郡,繁荣程度远远比不上关中。
大秦本质上毕竟还是一个农耕社会。
关中以外的地方,大多数百姓还处在看天吃饭的阶段。
难得今年他们的农税也免掉了,好多老百姓都想着售卖一些粮食,给自己家里积攒一些钱。
关中粮价一降,势必影响到大秦其他地方的粮价。
连锁反应之下,外郡粮价自然也会下跌。
如今关中临近的郡县,已经出现这种趋势了。
如果不及时管控,后果不堪设想。
陈平急了!
这哪里是什么盛世景象,这压根就是一场泡沫嘛!
眼见赵昆不说话,扶苏又苦着脸道:“粮价下降,都是百姓自发行为,我们又没办法强制要求他们提高价格售卖。”
他也是才明白粮价下降,对大秦来说,反而是坏事这个道理。
扶苏虽然与蒙毅商量过商法,但这种上升到宏观调控方面的政务,却也不熟悉,也提不出什么太好的建议。
陈平脸色阴沉的说道:“百姓自发售卖我们管不了,但粮商我们却管得了。不妨在大朝会中出台一项政策,严厉禁止粮商低价收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