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韩信前面已经战斗了很久,哪怕作为主力的三千披甲骑兵也战斗了很久。
但依旧不是赵军能够抵挡的。
只不过左右两侧的情况并不是很好,急行军是要付出代价的。
“看你的了。”
章邯呢喃了一句。
他没有下令十万秦军直接跟赵军对冲,反而选择了分散兵力,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
这十万铁骑毕竟人人都没有着甲。
而赵军兵力更盛于己方两倍。
倘若直接对冲,秦军因为装备劣势,必定伤亡惨重。
倘若人人带甲,章邯绝不会怎么怂,直接下令和赵军对冲,拼个你死我活。
所以,他最终选择给韩信创造机会。
两侧各三万,抵抗侧翼的压力,让韩信得以勇往向前。
而后方两万,只要先锋部队有所伤亡,就随时补上。
没有来自两侧的压力,韩信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率领先锋军勇往直前。
理论上来说,只要两侧的六万秦军还活着,韩信就可以没有顾及的一往无前。
而取决于这场战争的胜负,就在韩信身上。
若韩信能够凭借先锋军,杀得赵军胆寒,让赵军阵脚大乱,那必然会溃败。
或者韩信直冲赵佗中军,杀死赵佗,或者逼迫赵佗中军后退,赵军也会溃败。
当然,理论上来说,第二个不太可能。
不是说韩信冲不过去,而是赵军可能撑不到那个时候就会大乱。
虽然双方都是老秦人军队,但赵佗的南越驻军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大战了,他们的意志力远不如现在的新秦军。
在古代战场上,一般十损一而不溃败的,就算正常军队了。
十损三而不溃,那就是精兵。
而新秦军呢?
经历过六国余孽反叛,又经历过军队改革,他们甚至可以战到一兵一卒。
但赵军能么?
很显然不能。
赵军的二十万兵力,还不是全部的老秦人,而是大杂烩。
其中老秦人兵力在十万左右,其余都来自百越各族的勇士。
这种情况下,本就是乌合之众。
要不然赵佗也不至于选择骑兵对冲这种惨烈的战斗方式。
因为玩战术,驳杂的兵力来源,会让赵佗自己玩死自己。
“冲!”
韩信长枪连动,又捅死几个赵军。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韩信也明白,要在兵力劣势,装备劣势的时候赢得胜利,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杀到赵军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