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倘若交给她母亲和公公照顾她是放心的,不放心的反而是丈夫俞泽。
若是俞泽真的能得到公派留学的名额,他一个人前往异国,太多意外了。
安全、感情……等等。
二月底开学考试之后,转了月,就是英语竞赛的初试。
初试在帝都大学的教室,全校参加竞赛的选子都在一个考场里,笔试内包括听力、阅读、以及写作。
俞泽拿到卷子,习惯性地先扫了一眼作文。
这是他的考试习惯,这样在做别的题目的时候也能分出心来构思作文。
作文题目是:《青年学生如何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试卷题目是各个高校统一的,另一边华清大学的考场内,夏文昌看到题目,唇边勾起了自信的笑容。
听力过后,写完前面的题目,夏文昌洋洋洒洒地用英语开始写作文。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扎根基层岗位,例如边疆等地,努力奉献青春!
一定要报效好祖国……】
现在的大学生人人都背过毛主席语录,那些又红又专的话都在脑子里,换成英语写下来就是。
但俞泽看着作文题目沉思了好一会儿,随即提笔。
【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理应要将青春奉献给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事业……
但,技术革新提高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现代化的进展不单单是盲目投身基层劳动那么简单,更需要专业的技术性人才!
我们应该系统的学习,包括学习他国优秀的工业技术……
在广交会上,某厂因为翻译错误损失外汇……倘若中学开设技术英语课,培养能够读懂机床说明书的人才,那么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损失。
学好专业的技术知识,比单纯的喊口号更加务实……】
俞泽结合了某地区工人,因为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产量作为了论点阐述。
输出完自己的观点后,俞泽结尾也象征性写了几句口号式的话。
批阅初赛试卷的不是本校的老师,而是教育部的工作人员。
俞泽的试卷,不由地让他们都聚集到了一起讨论——
一位阅卷老师道:“这个作文有点特别啊,和其它的都不一样。”
另一位偏保守派的老师扶了扶眼镜,摇摇头,“写得倒是挺好,但是有些精英主义倾向!
缺乏革命热情!”
年轻些的阅卷老师倒是赞同俞泽这篇作文的观点,但是他们只敢在心里想想,不敢出声。
俞泽初赛的卷子除了作文,其余都是满分。
作文给了一个不高不低的分数,综合评定下来晋级了复赛。
夏文昌的父亲在教育部任职,最近恰好负责这次英语竞赛,他在各校晋级名单里,发现了俞泽的名字。
他只是负责人之一,不能堂而皇之地动什么手脚。
他也不想现在动手,一个乡里考上大学的,顶破了天进入复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