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舅舅,因为他总会给他带来种种新奇,包括讲述新加坡各种不同宗教的神话故事。
这让少年易从小就对各种不同的宗教和信仰充满了兴趣。
接下来就是小说最难写作的一部分,山河需要把这些不同的宗教教义和少年易的奇幻漂流内在的联系在一起。
奇幻漂流只是外衣,其内核是在讲述人性中原始性和社会性的对抗和共存。
而宗教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解释这一点。
山河打算把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四个教义不同程度的融入这个故事中。
其中以道教和基督教为主,东西方对人与自然的相处态度会融入这段奇幻漂流中。
在《少年易的奇幻漂流》中,山河希望通过易的成长经历,深刻揭示信仰对人类心灵的无比力量。
易出生于一个东西方交融的家庭中,宗教信仰是多元而多样化的。
他的父亲是一位理性主义者,坚定地持无神论立场,而母亲传承着华夏人的传统,是一个正宗的泛信者,只要对自己的家人有用,她所有神都会去祭拜。
在面对家庭信仰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时,易开始对宗教产生了疑问,并渴望寻找一种真理,一种能够指引他的信仰。
受母亲的泛信者和舅舅的活跃思想影响,易开始对所有的宗教感兴趣,并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宗教爱好者。
在他陷入漂流的孤寂和危险中后,易逐渐放弃了伊斯兰教和佛教,因为两者对他的绝境毫无用处,这两个教义都在引导着他走向死亡。
然而,他想活着!
他把心灵转向了道教和基督教,并在两者之间徘徊,企图从中找到一种安慰和希望。
这种信仰转变彰显了心灵和思想的巨大力量,它为易提供了在绝望中寻求勇气和坚持的动力。
面对无尽的海洋、食物的匮乏和死亡的阴影,易通过祈祷,通过寻找信仰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对信仰的追求成为了他在漂流中坚持求生的支柱,激发了他对人类存在和命运的思考。
易和老虎理查德·帕克在到达梦幻的小岛后,经历了自己灵性的最终转变。
天人合一成为了易的最终信仰,
他确认自己与自然、宇宙是一个整体,他是自然和宇宙的一部分,并且他的行为和意识应该与这个整体和谐一致。
易接受了自己经历的一切,放下了所有身上的枷锁,达成了与老虎的和平共处,人性和兽性共存于求生的独木舟上。
正是这种心灵的力量让他专注于求生,并最终坚持到了获救。
山河重新缕清了小说的内核,他需要把这个内核与奇幻漂流的外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一部动人的小说。
小说在让人沉迷在奇幻漂流后,又能清醒的面对现实的残酷,从而产生一定的哲思。
这是个很难的命题,山河需要更多的思想碰撞和通篇考虑。
这十来天里,他没有动笔写一个字,但《少年易的奇幻漂流》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山河确定了小说的内核!
五月底,他从京城回到了魔都的家中。
接下来的几天里,妹妹丘楚溪要经历人生的两次重要进阶,的十八岁生日和高考!
作为哥哥,山河自然是要陪伴着妹妹度过这个时刻。
山河给家里带来的改变很大,家里物质条件十分富足,可以说是全国最有钱的几个家庭之一,但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家人的思维,
他们依旧对于丘楚溪的高考重视十足。
华夏千年来的考试传统,让长辈对晚辈学业的关注刻进了骨血里,在他们看来,即便是衣食不愁,生活无忧,但高考永远是人生的大事。
从丘楚溪一进入高三下半学期开始,全家几乎都绕着她转。
有利于学习成绩的大力支持,影响高考发挥的全盘否决。
丘楚溪去哥酷公司的次数都被谢美玉严格限制。
丘楚溪的反抗被谢美玉强力镇压了,这一次连一向宠爱她的丘江,余正冲老两口都一致站在谢美玉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