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中草药的故事50字 > 第358章 百草堂之胡颓子(第2页)

第358章 百草堂之胡颓子(第2页)

村民们被吸引过来,围在药铺门口议论纷纷,有人脸上露出恐惧,还有人指着竹筛里的胡颓子果实,说看着就像山里的毒果子。王宁正要出去解释,却见一个穿着绸缎长衫、背着钱袋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正是常年在各村收药材的钱多多。

钱多多挤开人群,看到竹筛里的胡颓子,眼睛一亮:“这不是胡颓子吗?怎么成毒果子了?”他转头瞪了刘二一眼,“你懂不懂药材?这胡颓子在南方好多地方都是正经药材,能止泻生津,我每年收药材的时候,都能收到不少。”

刘二脸色一变,强辩道:“你别胡说!这就是野果,哪是什么药材?”

“胡说?”钱多多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本翻得卷边的《本草备要》,翻开其中一页,递到村民面前,“你们看,这里写得明明白白:‘胡颓子,味酸涩,性平,止泻痢,生津液’。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用这药治好的人多了去了,怎么会有毒?”

村民们凑过去一看,药书上的文字和张阳药师之前翻的《本草纲目》一模一样,顿时炸开了锅,纷纷指责刘二造谣。刘二见势不妙,偷偷溜回了济世堂。

钱多多笑着对王宁说:“王大夫,你这药选得好!眼下这冷雨天,胡颓子正好派上用场。要是不够,我还知道附近几个山谷里有不少,我可以带你去采。”

王宁连忙道谢,村民们也放下心来,纷纷请求王宁用胡颓子给自己治病。王雪和林婉儿立刻忙着煮药、捣叶,张娜则帮着分发药汁,百草堂里又恢复了忙碌,却多了几分希望的暖意。

百草堂的药味从清晨飘到日暮,陶罐里的胡颓子果实煮得咕嘟作响,酸甜的药香混着水汽,在药铺里弥漫开来。王宁站在柜台后,接过张娜递来的药碗,小心地吹凉,递给排队的村民:“张大叔,这药一日喝两次,喝完要是不渴了、不盗汗了,就说明见效了。”

张大叔接过药碗,一饮而尽,咂咂嘴说:“这药比之前的苦草药好喝多了,还有点甜味儿。”他身后的村民们也纷纷接过药碗,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这几日喝了胡颓子药汁,腹泻的次数少了,口干舌燥的感觉也缓解了,连孩子们的哭声都少了许多。

林婉儿则在药铺角落摆了张小桌,桌上放着捣烂的胡颓子叶,正给村民处理痈肿。她先用药酒擦拭患处,再将新鲜的胡颓子叶泥敷上去,用布条轻轻缠好,动作轻柔却利落。村东的赵婶胳膊上长了个红肿的痈肿,疼得抬不起来,敷了两天胡颓子叶后,红肿消了大半,她拉着林婉儿的手感激道:“林姑娘,你这手艺真好,比城里的大夫还管用!”

王雪则跟着钱多多去了附近的山谷采胡颓子。钱多多果然熟悉地形,带着她穿过湿漉漉的灌丛,找到几丛长得格外茂盛的胡颓子,橙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压得枝条都弯了腰。“这地方背风,胡颓子长得旺,往年我都在这儿收不少。”钱多多边采边说,还教王雪分辨年份久的胡颓子树,“树龄长的,根更粗壮,药效也更好。”

两人背着满篓的胡颓子回到百草堂时,却见济世堂的孙玉国站在药铺门口,脸色阴沉地看着忙碌的村民。王宁心里一紧,以为他又要来捣乱,却没想到孙玉国走上前,语气带着几分生硬:“王大夫,我……我来求点胡颓子。”

原来,济世堂虽然有高价药材,可村民们嫌贵,没几个人买,反倒是不少人因为延误了治疗,腹泻得更严重了。孙玉国看着自家药铺冷冷清清,又听说百草堂用胡颓子治好了不少人,实在没办法,才拉下脸来求药。

王宁愣了一下,随即拿起一个纸包,往里面装了些晒干的胡颓子果实:“孙大夫,眼下是村里的难关,药材不分你我。这胡颓子你拿回去,按我说的方法煮水,给村民们喝——果实加三碗水,慢火煮到一碗,早晚各一次,对风寒腹泻最见效。”

孙玉国接过纸包,指节微微泛白,脸上露出几分愧疚:“之前……是我太贪心了,想着趁乱多赚些钱,忘了行医的本分。”他转身要走,又停下脚步,“要是需要帮忙炮制药材,或者上山采摘,我让济世堂的伙计过来搭把手,也算我补过。”

王宁笑着点头,看着孙玉国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心里感慨——在生死病痛面前,所谓的同行竞争,终究抵不过医者仁心。

傍晚时分,天空忽然又下起了大雨,豆大的雨点砸在药铺的瓦顶上,噼啪作响,像是要把整个村子都浇透。王雪正准备关窗,却看见远处有个人影冒着大雨往药铺跑,泥点溅得满身都是。走近了才发现是村里的孩童小石头,他浑身湿透,头发贴在额头上,手里紧紧攥着个布包,一进门就哭着喊道:“王大夫!我娘又拉又吐,刚才还晕过去了,快救救她!”

王宁心里一沉,立刻拿起药箱,张阳药师连忙往里面塞了些晒干的胡颓子根片和捣烂的叶子——根片煎水能补津液,叶子外敷可缓解脱水引发的皮肤干裂。林婉儿也跟着起身:“我跟你一起去,山路滑,多个人能搭把手,万一需要处理急症,也能帮上忙。”张娜则赶紧煮了碗浓醇的胡颓子药汁,装在保温的陶罐里,塞进王宁手里:“路上小心,这药先给婶子喝,能稳住她的身子。”

大雨把山路冲得泥泞不堪,每走一步都要陷进泥里半只脚。王宁和林婉儿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小石头家赶,药箱紧紧护在怀里,生怕里面的药材受潮失效。到了小石头家,昏暗的屋子里挤满了焦急的村民,小石头的娘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像张纸,气息微弱,嘴角还沾着呕吐物。

王宁立刻让村民端来热水,将胡颓子根片放进陶罐里加急煎煮,又让林婉儿用温水浸湿胡颓子叶,轻轻敷在小石头娘干裂的嘴唇和手背上。不一会儿,药汁煮好了,王宁小心翼翼地用勺子喂到她嘴边,一勺药汁喂下去,等了片刻,她的喉咙终于动了动,气息也渐渐平稳了些。

“能咽下去就好,”王宁松了口气,对围在旁边的村民说,“这根片药汁能补她流失的津液,再喝两次,应该就能缓过来了。”

村民们纷纷松了口气,小石头拉着王宁的衣角,小声说:“王大夫,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就没有娘了。”王宁摸了摸他的头,正想说些安慰的话,却发现药箱里的胡颓子根片已经见了底——刚才为了救急,用得比预想中多,接下来要是再有人犯急症,恐怕就不够用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伴随着伙计的吆喝:“王大夫,我们送药材来了!”王宁抬头一看,孙玉国带着济世堂的两个伙计,扛着一筐新鲜的胡颓子根和果实,浑身湿透地站在门口,筐子上还盖着油布,生怕药材被雨打湿。“我听说你们这儿药材不够了,就赶紧让伙计们冒雨去后山采了些,新鲜的根药效更足,你看看能用不。”孙玉国抹了把脸上的汗水,语气里满是诚恳。

王宁看着筐里饱满的胡颓子根和橙红的果实,心里一暖。雨还在下,敲打着窗户,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可屋子里却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帮助,充满了暖意。小石头给大家端来热水,胡颓子的药香在屋子里飘散,与窗外的雨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清溪村最动人的声音——那是风雨同舟的默契,是医者仁心的温度。

秋风扫过清溪村时,连绵的冷雨早已停了,山间的草木染上了金黄,唯有村边沟谷、屋前屋后的胡颓子树,枝叶依旧透着生机——那是开春时王宁带着村民们种下的,如今已长得半人高,枝桠间挂着串串洁白的小花,细碎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像撒了层薄雪,风一吹,还带着淡淡的清香。

百草堂的门敞开着,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柜台后的药书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王宁正坐在那里整理药方,旁边放着一本新抄的《胡颓子药用纪要》,里面记着果实、根、叶的炮制方法和用量,是他和张阳药师一起整理的。张阳药师则在院子里晾晒新采的草药,胸前的薄荷香囊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手上的老茧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张娜端着一盘橙红色的果实走进来,放在桌上,果实饱满鲜亮,透着诱人的光泽——正是村民们自家种的胡颓子熟了,特意送来给百草堂尝尝鲜。“这果子比开春采的野果还甜,你尝尝。”她拿起一颗递给王宁,眼里满是笑意。

“哥!林婉儿姐姐来信了!”门外传来王雪清脆的声音,她梳着双丫髻,身上的蓝布衫换成了更合身的青布长衫,手里拿着封信,蹦蹦跳跳地走进来。“你看你看,她在信里说,在邻村也教村民种了胡颓子,还说那边有人得了腹泻,用咱们教的方法煮药,很快就好了!”王雪把信递到王宁面前,信纸末尾还画着几株小小的胡颓子,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此药虽微,却能解民忧,当广种之,代代传之。”

王宁看着信,嘴角忍不住上扬。自开春用胡颓子治好村民的病后,清溪村就掀起了种胡颓子的热潮——孙玉国把济世堂后院的空地全种上了胡颓子,还特意来百草堂要了《胡颓子药用纪要》的抄本,说要把方法教给来往的客商;钱多多每次来收药材,都会帮村民们带些优质的胡颓子种子,还把清溪村用胡颓子治病的事讲给其他村子的人听;就连之前跟着刘二起哄的村民,也在自家屋前种了几棵,说要留着给家里人应急,逢人就夸“这‘羊奶子’是救命的好东西”。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热闹的脚步声,村民们提着篮子、扛着布袋,浩浩荡荡地来到百草堂前,脸上都带着笑意。李阿婆走在最前面,手里捧着一筐新晒的小米,身后跟着她的孙儿——那孩子如今面色红润,手里拿着颗胡颓子果,跑过来递到王宁面前:“王大夫,你吃!这是我家树上结的,可甜了!”

“王大夫,这是咱家种的红薯,刚挖的,给您送来尝尝!”

“王大夫,我采了些野蜂蜜,拌着胡颓子果吃,又甜又润嗓子,您试试!”

“还有我家的咸菜,配着胡颓子粥吃,可香了!”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把带来的东西往百草堂里送,不一会儿就堆了满满一屋。王宁连忙推辞,李阿婆却拉着他的手,眼眶微红:“王大夫,开春要是没有你,没有这‘羊奶子’,我们这老老小小可就熬不过去了。这点东西不算啥,是我们的心意,你可不能不收!”

孙玉国也来了,手里拿着一本装订整齐的书,递给王宁:“这是我让伙计把《胡颓子药用纪要》重新抄录装订的,封面加了防潮的油纸,能存得久些。咱们把它放在村口的祠堂里,让村里的孩子也学学,以后就算遇到难处,也知道这山野里的果子能救命。”

王宁接过书,指尖抚过油纸封面,心里满是感动。他抬头看向村边的胡颓子树,阳光下,洁白的花朵正随风轻轻摇曳,花瓣落在每个人的肩头,像是在为这温暖的日子祝福。王雪拿起一颗胡颓子果,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她笑着对众人说:“你们看,这不起眼的‘羊奶子’,不仅救了咱们村,还让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以后啊,它就是咱们清溪村的‘守护树’,咱们要世世代代种下去,把它的用处传下去!”

村民们纷纷点头,笑声在百草堂前回荡,飘向村边的胡颓子林,与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秋风温柔,阳光正好,这山野间的小小果实,用它的酸涩与甘甜,不仅治愈了病痛,更串联起人心,成了清溪村代代相传的温暖佳话——往后的每一年,当胡颓子花开满村,村民们都会想起那个冷雨连绵的春天,想起那碗带着果香的药汁,想起那份风雨同舟的情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