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中草药的故事50字 > 第357章 百草堂之余甘子(第2页)

第357章 百草堂之余甘子(第2页)

众人抬头望去,最高的几棵余甘子树足有二十米高,低处的枝条上虽然也有果实,但数量不多,大部分果实都长在高处的枝头。王宁放下药篓,挽起袖子:“我爬上去摘,你们在下面接应。我小时候跟着父亲采过高处的药材,这点高度没问题。”

“哥,你小心点!”王雪连忙从背篓里拿出采药刀和一个布兜,“你把布兜系在腰上,摘了果实就放进兜里,满了就扔下来,我跟张阳药师在下面接着。”

王宁接过布兜系好,又检查了一下鞋子的防滑性,然后双手抱住树干,脚踩着树干上的纹路,一步步往上爬。树干不算粗,他爬得很稳,时不时伸手抓住上面的枝条,借力往上挪。

林婉儿站在树下,手里握着木杖,目光紧紧跟着王宁:“慢着点,注意上面的枯枝,别被划伤了。”

王宁爬到约十米高的地方,伸手就能够到枝头的果实,他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颗,放进布兜里,然后继续往更高的地方爬。阳光照在他的脸上,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却丝毫不在意,专注地采摘着余甘子。

张阳药师和王雪在树下,仰着头接住王宁扔下来的布兜,将里面的余甘子倒进药篓里,果实撞击的声音清脆悦耳。眼看药篓渐渐满了,王宁也从树上爬了下来,他的粗布短褂被树枝勾破了几个小口,脸上沾了点泥土,却笑得格外开心:“差不多了,这些余甘子,应该够镇上的患者用一阵了。”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孙玉国蛮横的声音:“王宁!你们在这里偷偷采余甘子,居然不告诉我!这药材,我看该归我!”

众人回头,只见孙玉国穿着一身绸缎长袍,身后跟着刘二,两人气喘吁吁地站在坡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药篓里的余甘子。王宁脸色一沉,上前一步挡住药篓:“孙玉国,这余甘子是我们辛苦找到的,你凭什么要拿?”

“凭什么?”孙玉国冷笑一声,走上前,“这山林又不是你家的,我先看到的,就是我的!你要是识相,就把余甘子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刘二也跟着附和:“就是!孙老板说了,这药材得归他,你们赶紧交出来,别自找不痛快!”

林婉儿上前一步,手中的木杖在地上顿了顿,声音冰冷:“这里是山林,不是你们撒野的地方。余甘子是用来治病的,不是你们谋利的工具,识相的,就赶紧走!”

孙玉国见林婉儿态度强硬,又看她手里的木杖,心里有些发怵,但想到余甘子能带来的利益,还是硬着头皮说:“我今天就要定这余甘子了!刘二,给我上!”

刘二撸起袖子,就要往药篓冲,王宁和张阳药师立刻挡在前面,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动手。就在这时,林婉儿突然举起木杖,指向孙玉国身后:“你们看那是什么!”

孙玉国和刘二下意识地回头,林婉儿趁机上前一步,木杖轻轻一挑,就将孙玉国腰间的钱袋挑落在地,钱袋里的铜钱撒了一地。孙玉国惊呼一声,弯腰去捡钱袋,林婉儿对着王宁使了个眼色:“我们走!”

王宁立刻背起药篓,张阳药师拉起王雪,四人转身就往山下走。孙玉国捡起钱袋,抬头一看,四人已经走出去很远,他气得跳脚,却又不敢追——刚才林婉儿露的那一手,让他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嘴里恨恨地骂道:“王宁,你给我等着!”

四人顺着山路往山下走,王雪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笑着说:“林姐姐,你刚才太厉害了!孙玉国肯定气坏了!”

林婉儿收起木杖,嘴角露出一抹浅笑:“只是吓吓他们,免得他们纠缠。咱们赶紧把余甘子带回镇上,早点给患者制药才是正事。”

王宁点点头,看着药篓里满满的余甘子,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脸上,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患者康复后,脸上露出的笑容。

背着满篓的余甘子回到百草堂时,日头已偏西,橘红色的霞光透过窗棂,落在堂屋中央的药炉上,映得铜制的炉身泛着暖光。张娜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四人平安归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快步上前接过王宁肩上的药篓:“可算回来了,路上没出什么事吧?陈婶下午还来问了两回,说孩子烧得更厉害了。”

“路上遇到点小插曲,不过没事。”王宁擦了擦额头的汗,目光落在药篓里的余甘子上,语气急切,“快把药炉腾出来,我现在就炮制余甘子,争取今晚就能煎出药来。”

众人立刻忙碌起来。王雪将余甘子倒在竹筛里,仔细挑拣着,把虫蛀或软烂的果实挑出来扔掉;张阳药师从药柜里取出干燥的竹席,铺在院子里,准备晾晒余甘子;林婉儿则帮忙清洗药罐,擦拭药炉,动作娴熟利落。王宁站在柜台后,取出一把小巧的铜刀,将余甘子逐个切开,露出里面淡绿色的果肉和细小的果核。

“哥,这余甘子切开怎么有点涩啊?”王雪凑过来,忍不住捏起一小块果肉尝了尝,立刻皱起眉头,“入口是苦的,咽下去才有股淡淡的甜味。”

“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王宁一边切着果实,一边解释,“《图经本草》里说‘啖之,初觉味苦,良久更甘’,它的药性也藏在这‘先苦后甘’里。性凉,能清热,味甘酸可生津,涩则能收敛,正好对应咽喉肿痛、高热伤津的症状。”

张阳药师闻言点点头,将挑拣好的余甘子均匀铺在竹席上:“不过这生果药性偏凉,直接煎药,脾胃虚寒的人喝了怕是会腹泻。王兄,你打算怎么炮制?”

“我想先将一部分余甘子晒干,研磨成粉,方便携带和服用;另一部分用蜂蜜炙过,既能缓和寒性,又能增强润肺利咽的功效。”王宁放下铜刀,走到药柜前,取出一罐蜂蜜,“之前陈婶说孩子咽不下药,用蜂蜜炙过,口感能好些,孩子也容易接受。”

说罢,王宁将药炉点燃,倒入适量的清水,待水烧开后,将新鲜的余甘子放进药罐,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煎。药罐里的水渐渐变成淡褐色,一股清甜中带着酸涩的药香弥漫开来,驱散了堂屋里原本的焦虑气息。

夜幕降临,百草堂的灯烛被点亮,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众人忙碌的身影。王宁守在药炉边,时不时用长勺搅拌一下药罐里的余甘子,目光专注而认真。张娜端来一碗温热的米汤,递到他手里:“忙了一下午,先喝点米汤垫垫肚子,药还得等会儿才能好。”

王宁接过碗,刚喝了两口,就听见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陈婶抱着孩子,跌跌撞撞地跑进来,声音带着哭腔:“王药师,您快看看,孩子烧得都快糊涂了,嘴里还一直喊着喉咙痛!”

王宁立刻放下碗,快步走到孩子身边,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又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眉头紧锁:“烧得很厉害,喉咙已经肿得快堵住了。张娜,快把刚煎好的余甘子药汁倒一碗来,再加点蜂蜜。”

张娜连忙取来一个白瓷碗,倒出温热的药汁,加入一勺蜂蜜,搅拌均匀后递给陈婶。王宁小心翼翼地扶着孩子的头,让陈婶慢慢将药汁喂进孩子嘴里。孩子起初还抗拒,可药汁带着淡淡的甜味,他咽了几口后,竟不再哭闹,乖乖地喝了下去。

“您别太担心,这药汁喝下去,过半个时辰再看看,要是烧能退下去些,就说明对症了。”王宁安慰道,又从药柜里取出一小包余甘子粉,“要是孩子半夜还渴,就用温水冲点这个粉给他喝,能生津止渴。”

陈婶连连道谢,抱着孩子坐在堂屋的椅子上,焦急地等待着。林婉儿坐在她身边,轻声和她聊着天,缓解她的焦虑。张阳药师则在一旁整理着药材,将炮制好的余甘子分袋装好,贴上标签。

半个时辰后,孩子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脸颊上的潮红也退了些。陈婶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惊喜地喊道:“不那么烫了!王药师,孩子的烧真的退下去了!”

王宁走上前,再次检查孩子的状况,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太好了,这余甘子果然对症。明天再过来喝两副药,巩固一下,应该就能好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小镇。当晚,就有不少患病的百姓来到百草堂求药,王宁和家人、伙计们忙得不可开交,却毫无怨言。每一位患者来取药时,王宁都会仔细叮嘱用药禁忌:“脾胃虚寒的乡亲,记得饭后再喝药,要是觉得肚子不舒服,就来我这里拿点生姜片,泡水喝能缓和药性;孕妇和哺乳期的妇人,可千万别自己喝,得让我看过才能决定用量;要是对果子过敏的,就别用了,我再给你们换别的方子。”

张阳药师在一旁帮忙,耐心解答着百姓的疑问:“这余甘子粉不仅能冲水喝,还能外敷,要是喉咙痛得厉害,用温水调开,敷在脖子上,也能缓解疼痛。”

夜色渐深,百草堂的灯烛依旧亮着,药香袅袅,飘出堂屋,弥漫在小镇的街巷里。王宁站在门口,看着百姓们拿着药,安心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场与怪病的较量,他们终于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而这小小的余甘子,不仅治好了百姓的病,也渐渐挽回了百草堂的声誉。

就在这时,林婉儿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孙玉国那边,怕是不会善罢甘休。咱们还得小心些,别让他在药材上动手脚。”

王宁点点头,目光变得坚定:“我知道。只要能治好百姓的病,守住百草堂的初心,不管他耍什么花样,我都不怕。”

晨光刚漫过百草堂的木匾,堂屋就已挤满了取药的百姓。王雪扎着双丫髻,额前沾着薄汗,正麻利地将余甘子粉分装到纸包里,竹筛里的余甘子还带着晨露的潮气,清甜的药香混着百姓的道谢声,让整个药铺都透着暖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