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一想,好像也有道理。后世的曹操席卷天下三分之二,就是因为手里有汉献帝,杀也不是,废也不是,也送不出去只能供着。最后没办法,只好“我为文王”,让儿子处理这个麻烦。
秦峰是想要当皇帝的,自己迎奉天子就等同于宣誓效忠了。自己将来再废掉,就算自己再为国为民励精图治,后世也只会说自己是个不忠不义的残暴篡位皇帝。
他就此想到:“自己只有等汉献帝死了,才有机会玩手段上位。可这汉献帝比自己要小十多岁。要是将自己给熬死了,这可怎么办!”他可不想死后背上几千年篡位称帝的骂名,“最好让给别人。比如袁术这样的,末路之时一定会忍不住杀了天子自立称帝。到时候篡位的黑锅就有人背了,汉室没了。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当皇帝了。”
荀彧顿时大惊失色,脸色瞬间惨白,扑倒在地,疾呼道:“沮授,田丰奸妄之言误主。主公,万万不可听信他们的谗言!”
田丰、沮授顿时尴尬。
在这件事情上,若是站在秦峰一方,他们说的就是忠言,若是站在汉室一方,的确是大逆不道了。
咚咚……,“主公,迎天子,聚拢天下大义与人望,主公仁义之名,必然万世流芳!”荀彧深知田丰两人所言,在秦峰这边是正确的选择,他无力出言相劝,只是磕着响头。
秦峰因此面露不忍,心说这可怎么办,好像两方面说的都有道理。
就在他犹豫不觉的时候,徐庶心中一动,就此说道:“主公,田军师,沮军师所言是后事,至于荀彧军师所言也是有道理的。不过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必然不能将天子交付与曹操之手。此人有能力也有雄心,若是他迎了天子驾,则兵强士附,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必然成为主公南阀的最大敌人。”
牵有牵的好处,不牵有不牵的好处,利弊确实乃是取舍。
不过秦峰是后世来的,他深知若是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反过来想。就是看看敌人会不会得到好处,若是敌人就此得到极大的好处,那就是万万不行的,就需要出手阻止。
“迎!”秦峰心说先抢过来养着,绝对不能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至于后事,后边再说吧。
荀彧大喜过望,疾呼道:“主公英明,荀彧肝脑涂地,誓死效忠吾主。”
田丰、沮授也不生气,他们只是提出自己的意见,既然主公有了另外的决定,他们自然会尽心竭力辅佐完成这个决定。
秦峰就此将剩余的三万七千甲级作战军团拆开,就在百万民兵中,挑选出三万三千人。一半老兵带一半新兵,重组陷阵军团,盘蛇军团、金雕军团,熊罴军团,苍狼军团,猛虎军团,黑山军团,各军团一万人。
李典,乐进带领苍狼军团进驻平原,在审配叛乱中表明忠心的逢纪、陈群为谋士,守备刘备。高览,周仓带领金雕军团,进驻白马,以辛评,辛毗为谋士,守备曹操。
秦峰又命令赵云带领轻骑盘蛇军团,张辽带领黑山军团,张郃带领猛虎军团,自己亲自统领陷阵军团,猛虎军团,并典韦、许褚等上将百员,以军师荀彧,徐庶为谋士,就此起马步兵五万,准备过河内渡江望洛阳而去。
这时天子使者就来宣召,征调秦峰入朝,秦峰就此接诏,克日兴师渡江。地方上,并州与河内郡有张燕治理,幽州有高顺坐镇,冀州有田丰。沮授坐镇,各地招募守备兵。治理地方政务不在话下。
……
就说天子在洛阳过的很郁闷,城池荒芜。城郭倒塌。这一日建安元年12月十五,初一十五要烧香,天子就说将祖宗牌位拿出来供奉,祈求祖宗保佑汉室兴盛。
就有人来报,李傕、郭汜领十万西凉兵,不日就到。
汉献帝因此心惊胆战,就聚拢文武百官商议。武官以杨奉为首,文官以国舅董承为先。
汉献帝就说道:“山东,河北使者未回来。李傕郭汜乱军又至,为之奈何?”
杨奉立刻说道:“臣愿与贼死战,保护陛下平安。”
就知道打打杀杀的,你能打得过吗?好不容易与外甥天子逃出来的董承,可不想在落入虎口,就此说道:“洛阳城墙多处倒塌,无法守备敌兵。中央军只有四万,兵甲不多,战若不胜。当复如何?不如立刻起驾,过虎牢,往山东避之。”
已经白发苍苍的太傅马日磾立刻站了出来,奏道:“此去山东路途遥远。不如就近北上渡江前往河内。大将军秦峰兵威日盛,贼人必然不敢渡江追击。”
董承因此皱眉,心里就想到:当年秦子进跟何太后勾结。立刘辩不立我的外甥,此去他那里。能够有好下场?然而他也不能明说出口,就托词说道:“冬季过江不易。若是度过虎牢关,就令杨奉将军守关,可保陛下无忧。”
外甥向舅,与马日磾相比,汉献帝当然更加信任董承,就此说道:“国舅所言甚是,这就起驾望山东进发。”
于是,百官就此行动了起来,然而缺少马匹只能步行,所以行进缓慢。才出了洛阳没有两里地,就见前方尘头蔽日,金鼓齐鸣。一大团沙尘暴平地起,里面有无尽人马滚滚来到。
汉献帝从马车窗户探头望去,顿时大惊失色,惊呼道:“竟然有贼兵堵截,快,快转道渡江,前往北地,快……。”
这时候,一骑飞驰而来,原来是前往山东的使者回来了。此人风尘仆仆,就拜在天子车前,启奏道:“曹将军起精兵五万兵马,应诏前来。闻得李傕郭汜兵犯洛阳,就此急行军,前来保驾,曹将军马上就到。”
汉献帝一听,原来前方出现的大军是曹操的,这才安下心来。
杨奉在一旁微微皱眉,心说曹操才来了五万,我手中也有四万,当在今后朝廷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