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看,是啊,街上的人大都拎有一只西瓜,性急的孩子边走边吃。细宝拦下一个路人问道:“大哥,怎么今天那么多人买西瓜,西瓜大降价吗?”
那位大哥诧异地看着细宝,李管家他们赶紧离细宝远一点,太丢人了。那位大哥说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啊?”
“是啊,我们路过此地。”
“不是西瓜大降价,今天是立秋,按我们当地的习俗今天一定要吃西瓜,而且还要送亲戚朋友。”
“这样啊,谢谢大哥。”
“不客气,你们也吃点西瓜吧,防秋躁。”这位大哥很热心,指着一条小路道:“你们顺着这条小路往前走大约一百米,再向左拐,那里有棵大榕树,榕树下那家老汉的瓜很甜。”
“谢谢大哥,我们这就过去。”
有吃绝对不会错过的细宝立刻带着大家就往那里拐,这时候的人很质朴,不怕有托。找到大榕树,果真有个老汉带着他儿子在卖瓜,生意很好,很多人拿着称好的西瓜等在那里交钱。
老汉称瓜,他儿子收钱,卖西瓜不像卖馒头包子每个一样的价格,西瓜是按斤卖,一斤卖5毛钱,每个西瓜重量不一样,价钱也不样。
细宝看那老汉的儿子掰着手指在那里数钱,手指不够数,就用小石块摆在地上点着数。这年头数学还没成为一门学问,老汉的儿子算钱算的满头大汗,脑袋都大了一圈,还积了很多客人没办法交钱,老汉只会称不会算,在旁边干着急。
细宝看的津津有味,李管家看到直摇头,一路相处下来,李管家都不知道要怎么评价这个熊少爷了,一看到有人倒霉,他准乐呵。
可要说他坏,好像又太严重了,李管家知道这钱很难算,自己做了十几年管家,没有算盘在手,要算出这瓜钱都不容易。
看到细宝他们,老汉上前问道:“客官,买瓜吗?”
细宝问道:“老伯,你的瓜甜吗?”
“甜,绝对甜,不甜不要钱。”
“不甜不要钱啊?”细宝的眼睛发亮。
“对!”
“那就给我一个不甜的。”
“啥?”
李管家赶紧接口道:“老伯,别听他的,帮我们挑二个大的。”
其余的人心有灵犀都选择散开,用行动向周围的人表示,自己跟这细宝不是一伙的,自己不认识这人。
“要沙一点的。”细宝交待那老汉,细宝喜欢吃甜甜的,沙沙的西瓜。
“好嘞。”老汉果然守信,挑了二个甜甜的,沙沙的大西瓜。
旁边交完钱的人叫起来:“小老板,不对啊,我的重3斤7两,他的重3斤9两,怎么交一样的钱?”
小老板擦擦满头的汗:“对不起啊,是我算错了,我再算一遍。”
细宝看着小老板掰着手指,点着小石头算了半天,还没算清楚,问旁边的人道:“今天买瓜的怎么都买一个的,不切开来买,一斤一斤算得快。”
旁边的人看细宝他们不象本地人,就解释道:“今天是立秋,要吃别人送的瓜,也要送瓜给别人,所以不能买切开的。”
“有这习俗啊。”细宝说道,看那小老板算的实在吃力,细宝帮他算到:“小老板,3斤7两,一块八毛五。”
小老板看看细宝,算出来了,是一块八毛五。
接下来的人报自己西瓜的重量:“我的四斤三两。”
细宝说:“两块一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