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佃泽抽两口烟,点了点头,说:“这个理儿,你也该给他娘念叨念叨,方英也不是不明事理,她是为了地里的活、为了将来的日子着急啊!”
杨李氏说:“一会儿小文回来,我领他去西屋。唉,一个女人家,整天顶风冒雨地靠在地里,还得为孩子们操心。人家当亲娘的打骂都行,当后娘的处处加小心,还不一定捞出个好来,不易啊!”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刚进寒露第一天,杨佃泽全家的7亩麦子就播种完毕。
杨兴祥带着酒,割了肉,赶回家来。一进门,就嚷嚷说“买化肥、农药、农机具的人太多,累死我了。”方英就说,家里忙得脚不沾地,比你累多了。可想想明年的收成,越干越有劲儿。
吃饭的时候,杨佃泽让小文也拿了个酒杯,说往后是大老爷们儿了,喝点吧。
小文虽然当天就给娘赔了不是,可这些日子仍然有点抹不开。今天,当着爸爸的面,借着酒劲,再次给娘道了歉。
方英说,事儿都过去了,麦子也种上了,想写你就写吧。前几天,刘三婶给介绍了一个对象,这几天忙得也没去问人家,也不知咋样了。
小文笑着说,除去城里的俺还不要哩。
杨李氏用手点着小文说:你就做梦吧你!
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快11点了,北屋东间的灯还亮着。杨李氏坐在炕上补衣服,方英拿一块蓝布走了进来。
“大娘,别补了,你这件褂子快成补丁堆了。这不,小文他爸刚买了块布料,给你作件新的吧。”
“嗨,我这么大岁数了,不光着露着就行了。瞧你自己这条裤子,也是两层补丁,找刘三婶子的时候顺便给自己做条裤吧,都说她手艺不错哩。”
方英想了想,说:“要不,给小文做吧,说不定哪天去相亲,没件新衣裳哪行?”回头看看大娘的破褂子,眼圈一红,赶紧走了出去……
第二天上午,方英忙完活就拿着布料去找刘三婶。
娘娘庙小学放学了,学生们唱着歌,排着队往外走。
“方英婶,等一等,你家小文的文章上省报了!”一位女教师举着报纸高声喊道。
方英一怔,马上跑过去:“是吗?俺看看。”
兴邦媳妇走过来,笑着问方英:“”嫂子,看啥呢,这么专心?”
方英激动地指着报纸上“杨小文”的名字,对兴邦媳妇说:“快看,俺小文写的,上报纸了!”
兴邦媳妇:“看把你喜的,这回不愁儿媳了吧?”
方英:“先不说这个,俺得回家让他爷爷奶奶看看去。”说完回头就跑,把布掉在地上。
女教师拾起布喊道:“”方英婶,布掉了。”
方英接过布,朝二人笑笑,一路跑去。
兴邦媳妇对女教师说:“瞧人家这后娘当的,跟她大娘一样疼人。就是脾气暴点……”
“杨小文的文章上报纸了!”这条新闻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娘娘庙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放飞
(二十五)
又是一年芳草绿,大沙河里重分到户的桃、杏、梨树花满枝头,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小苗顶着露珠,显得格外精神。
一大早,张大山就敲开杨家大门,说有要事相告。杨兴祥放下自行车,陪大山叔走进大爷屋里。
杨佃泽一边系衣扣一边问大山:“啥事?这么急。”
张大山:“好事!陈局长刚来电话,说县文化馆准备招聘两名搞创作的,让小文今天就去报名,明天参加考试。我想,凭咱小文的本事,一定能被录用。正好兴祥没走,你一家人商量商量,去还是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