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娘娘庙怎么拜 > 第2部分(第3页)

第2部分(第3页)

麦收前,杨老倔就说,夏天到了,两代人住一块不方便。让佃泽两口子搬西房里去住,三间屋自立门户吧。

信女年纪不大,可一听就明白公爹的意思,佃贵也到了成家的年龄,四间正房咋着也要有新媳妇两间啊。

佃泽娘就问信女,偏房咋着不如正房亮堂,住着惯吗?

信女笑道,两间换三间,还是俺合算哩。

佃泽娘也笑了,说盼老天爷多给俩好年景,攒下钱再置两处宅子,你兄弟俩一人一处。

信女说,其实这样挺好,一家人老的少的住一块,互相有个照应,省得这边那边来回跑。如果老的不嫌,俺想跟您住一辈子哩。

正说着,杨佃泽进了屋。

佃泽娘就说,早歇着吧,明一早还要打场哩。

送走婆婆,信女取出香烛供品,十分虔诚地跪在供有观音菩萨的方桌前,开始做祷告。

杨佃泽沏了一壶酽茶,放在炕桌上,漫不经心地喝茶抽烟。

这是婚后第四趟回家,还有一次挨了骂,连媳妇的面也没看就回城了。

“唉,我说,你从小就信这个,管用吗?”杨佃泽笑道。

见信女没搭理他,杨佃泽又说:“你过门那天抱的这个黄匣子,俺还以为是啥宝贝哩,原来是到俺家蹭吃蹭喝的……”

“不许胡说!”信女猛回头,瞪了杨佃泽一眼。磕完三个头,起身坐在炕上。

“跟你闹着玩哩,还真急了。”杨佃泽嘿嘿笑着,把茶端到信女面前:“俺知道,你爹娘信了半辈子佛,常年积德行善。你的心肠也好,又孝顺又能干,街坊四邻都夸哩。”

“行善积德是自个的事,孝顺老的是应该的,用你夸?”信女白了丈夫一眼,低下头抿嘴笑了。

佃泽往信女近前凑了凑,说:“刚才爹还跟俺说,这几天过麦秋把你累得不轻,让俺以后多回来两趟,帮你干点活。还说,这辈子能娶上你这样的媳妇,是俺的福分哩。”

“又来了!俺可跟你说,以后你恭维当官的那一套,少在俺面前摆弄。”信女话是这样说,其实小脸早笑成一朵花了。

杨佃泽故作嗔怪地说:“跟你说真事儿哩,不知道好歹!铺炕睡觉。”起身下炕,哼着小曲洗脚去了。

信女看着佃泽,“噗”一声笑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狗县长,没种!

(六)

民国二十六年,即公元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娘娘庙村跑德州下济南的汉子们大多跑回家乡。张仲石的儿子张大山,四方云游的刘半仙,站柜台学买卖的杨佃贵,把外边的新闻传说一股脑吹进娘娘庙的大街小巷。

日本鬼子要来了!杨老倔也不再讲究什么礼数了,赶紧把刚定亲的佃贵媳妇娶进门,再不让佃贵外出了。

刘半仙的老婆临产了,人们传说这孩子不是半仙的。快五十岁的人了,还常不着家,肯定是个野种。刘半仙也有点耳闻,可又一想,老娘们跟自己过了大半辈子也不容易,说她偷汉子谁敢当面对证?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歹生个孩子凑合着过吧。

活该刘半仙不绝后,老婆生了个儿子。因为刚好立秋,半仙掐算半天,生辰八字都不怎么样,干脆就随季节叫个立秋,顺其自然吧。结果,后来还真应验,刘立秋叫成了琉璃球,成了娘娘庙村一害!

张大山小杨佃泽两岁,在家时两人就要好。回家第一天就给杨老倔留下话:“佃泽哥回来一定找我,有要紧事商议。”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接连几天的大雨,把寒冬接回鲁西北。

这天北风依旧,阴云刚刚散去,商平城上空就响起“隆隆”的飞机引擎声。人们还没醒过神来,几颗炸弹就在县衙附近开了花,当场炸死十一口男女百姓……

“鬼子的飞机来了!”

“炸死人了!快跑吧。”

商平县城像开了锅,青壮年纷纷往自家跑,老人们搂着孙子领着孙女,恨不能找条地缝躲进去……

第二天,县长大人就领着老婆孩子一溜烟跑了。

肖大麻子传团长命令:所有官兵放三天假,回家安排一下,回来集结待命。

杨佃泽起了个大早,顾不上再雇什么脚力,撒开丫子就往回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