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近日给林知了的感觉是他当监军不如下去查案紧张,林知了受他影响,心里没有一丝担忧。
出发前一天,林知了终于有点紧张,担心刀剑无眼伤到弟弟。
薛理:“他最多在城墙上看看,不用担心。”
林飞奴:“阿姐,我是押运粮草,在最后方,比姐夫还要安全。”
林知了:“要是被兵器伤到,要用烈酒清洗伤口。”
“我知道。二哥给我准备了一包药。不信你问二哥。”林飞奴朝薛二哥看去。
前几日薛二哥来探望小侄子,给小侄子送来半车瓜果,小孩高兴,在他身边叽叽喳喳不停。因此薛二哥从小孩口中得知林飞炊要上战场。薛二哥担心林飞奴,林飞奴说不用担心,他和姐夫一起,薛二哥才知道他弟也要去。
薛二哥当时慌了,许久过后,回过神来就回家熬药。收拾好一大包药材,薛二哥一家就来送林飞奴和薛理。
薛二哥闻言点头:“飞奴,还有秋老虎,中暑就喝药,别硬抗。”
林飞奴点头:“放心吧。我又不是小不点。”朝小外甥看一眼。
小薛林跺脚:“不许叫我小不点!”
林知了把儿子抱到怀里:“舅舅逗你呢。怎么这么不经逗?”
“我不经逗!”小孩理直气壮,“不许逗我!”
林飞奴敷衍地点点头。
晚上,林飞奴三更天才睡着,比平日晚了整整一个时辰。他不是害怕,反而很期待,又因为不知道长城外是什么光景,忍不住胡思乱想。
薛理心大,倒下就睡,一觉到自然醒。
林飞奴先走一步,去城外找同僚。薛理慢慢悠悠用过早饭才进宫,辞别皇帝后,他同太上皇的心腹前羽林卫大将军以及兵部侍郎带领一支金吾卫出城。
太上皇的心腹上过战场,又熟读兵法,即便皇帝不想用他,也把他派给薛理。
薛理一行轻装简行,看起来不像是打仗,反而像是打猎。
说起来薛理可以如此轻松还是因为主帅是镇北侯。
镇北侯所在的幽州有兵器库,足以武装五十万将士,无需从四方运送兵器。镇北侯手下有三万精兵,幽州各地也有两三万,只需再从关中征调两三万便足够应付这场战事。
几万人对京师而言不过是几天的事,如今已抵达幽州多日。火炮早就送过去,大部分粮草也已抵达幽州,镇北侯知道如何安置。可以说此时万事俱备,只等监军。
所以薛理也没有在路上耽搁,五日便抵达军营见到比他小四岁的镇北侯。
镇北侯身材高大,但称不上魁梧,五官不出挑,有一种读过许多书的气质。薛理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儒将。
然而一开口他就令薛理大为意外,豪迈的笑声在长城外都能听见。
镇北侯的笑声如此洪亮是因为他真高兴。
说到这一点,还要从前些日子说起。
京师送来千台火炮,镇北侯稀奇不已,可是他只能远观,不被允许近看研究,镇北侯很是恼怒,回到帐中见到幕僚就骂朝廷欺人太甚。
幕僚提醒他,此举可能与皇帝无关,定是监军的主意。镇北侯问监军何人,幕僚就说大理寺少卿薛通明。
天高皇帝远,镇北侯本人又不喜欢操心政事,朝中有哪些文臣武将他都不甚清楚,闻言就骂,皇帝也是个老糊涂,叫一个破案的当监军,简直胡闹!
幕僚闻言便知镇北侯没有听出他言外之意,于是从多年前说起——
先说当年御史台和礼部建议放弃西北荒地,薛理气得拳打礼部侍郎脚踢御史大夫,仗着有陛下撑腰,他除了太上皇不敢动,谁都敢收拾。
坊间百姓都说他是青天大老爷,可他的做派一点也不像名臣贤相!
镇北侯震惊,忍不住问,“打宰辅这事不是民间话本吗?民间话本一贯喜欢夸大,以前就有过魏征梦中斩龙王。”
幕僚一脸无语。镇北侯意识到这是真事,就叫幕僚再同他说说薛理。幕僚说薛理查太原王长兴侯,查庐州府,办“江淮大案”,去年又办了蜀地,贪官污吏他是说抓就抓说砍就砍。因为天下重案都归大理寺,而他是大理寺少卿,如今江淮官吏都不敢伸手,最多是令家奴做点小生意,端的怕一不小心贪多了,江南百姓进京告御状,薛理再次整顿江南官场。
镇北侯听到扬州城“血流成河”,不禁说,“这手段脾气,我不如啊。”意识到被他带偏,又问幕僚,这些事好像同他当监军没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