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想,您可别惦记晚自习了。
我都放弃高考了,以后永远和晚自习拜拜了。
哥哥方龙微笑坐在沙发上,展开邮局报刊亭买来的晚报,翘着二郎腿,有滋有味看起来。
1983年没有互联网,报纸是人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很多人都有在报刊亭买报的习惯。
方龙视线在报纸上游移,边看边发表读报感想:
“当前我国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这不,又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我市也名列其中。
好呀,改革开放好,让我们国家前景光明无限。”
方龙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幸运儿。
毕业后分配到大型国企,正好赶上干部队伍“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业务处的科长。
方博故作无知,虚心求教:
“哥,放开沿海港口城市,有啥好处?”
方龙对这种平淡问题,缺乏探讨欲望,回答很随意:
“港口城市对外开放,意味着这14个城市,就可以享受很多外贸优惠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方龙说完,擦亮一根火柴,点燃一支大前门香烟,津津有味吸一口,继续看报,懒得与高中生弟弟探讨国内外形势。
方博心想哥啊,你这回答草率了。
你是觉得我不配和你探讨国内外形势么?
方博其实也不介意,他哪有闲功夫聊什么国内外形势,都是自己经过的事情,来龙去脉清清楚楚,聊个寂寞。
他与哥哥闲聊,目的只是想引出烟票话题。
方博目光聚焦方龙夹在拇指、中指间的香烟,很丝滑地把话题转移到香烟票上:
“哥,你咋不吸中华烟,堂堂的科长,卑微到一张中华烟票都搞不到吗?”
方龙瞥一眼弟弟,把烟灰弹在烟灰缸,自负笑道:
“我们是国营大厂,和商业局关系很好,中华烟票多的很。”
“真的吗?那你抽中华烟多过瘾呀。”
“中华烟也就招待客户和领导用一下,平时没人抽这么贵的烟。”
方龙“嘶”吸一口大前门,喷云吐雾,自嘲道:
“我这点工资,吸中华烟,还吃不吃饭了?”
方博紧扣香烟票的话题,声音都有些发颤:
“那……中华烟的烟票,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