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惜弱自从听闻杨康武功被废的消息后,便不顾完颜洪烈的阻拦,执意搬进了燕京郊外的别院。
这座宅子虽不如王府奢华,但胜在清净,适合养伤。
她每日亲自煎药,守在杨康床前,轻声细语地开导他:“康儿,人生在世,并非只有武功和权势。
娘亲当年在牛家村时,也不过是个寻常妇人,可那段日子,却是最安心的。”
杨康起初只是沉默,但渐渐地,他开始回应母亲的话。
(心理转变:武功尽失后,杨康被迫从“小王爷”
的身份中剥离,开始重新审视自已。
)
完颜洪烈确实“仁至义尽”
了——他给了杨康一座别院,每月拨十两银子,甚至还派了两个老仆照顾。
但杨康心里清楚,这不过是金国王室对待“废子”
的标准流程。
“康儿,父王也是无奈。”
完颜洪烈最后一次来看他时,语气惋惜,“朝廷里那些大臣,如今都在弹劾你……”
杨康平静地点头:“父王不必为难,康儿明白。”
完颜洪烈拍了拍他的肩,转身离去,背影竟有几分如释重负。
某个深夜,杨康独自坐在庭院里,望着满天星辰。
这三个月里,他尝尽了人情冷暖——昔日巴结他的权贵子弟,如今见他如避瘟疫;曾经对他阿谀奉承的江湖人士,现在连正眼都不瞧他。
但奇怪的是,他反而觉得轻松了。
“娘亲说得对。”
他低声自语,“我本就是汉人,何必非要强求不属于自已的东西?”
(灵魂拷问:若没有“完颜康”
的身份,他究竟是谁?)
一日清晨,包惜弱正在院中修剪花枝,杨康突然开口:“娘亲,我想通了。”
包惜弱温柔地看向他:“康儿想通什么了?”
杨康笑了笑,眼神清澈了许多:“我不恨郭靖了。
若非他废我武功,我恐怕会在这条邪路上越走越远……若有再见之日,我想亲口对他说声对不起。”
包惜弱眼眶一红,险些落泪——这是十八年来,她第一次在儿子眼中看到如此坦然的光芒。
正当母子二人说话时,侍女匆匆跑来:“世子,有位叫秦南琴的姑娘求见!”
杨康浑身一震,手中的茶盏“啪”
地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