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一世富贵笔趣阁无弹窗 > 第558部分(第2页)

第558部分(第2页)

夏竦面上一喜,转向门边,满脸热切地看向那里。

一个公吏满头大汗急匆匆地冲进来,显然是路上跑得急了,脸色发红。

夏竦认得是宋庠身边的人,昨晚锁院正是他当值,肯定是来向自己报喜了。快步迎上前去,夏竦一把抓住来的公吏的肩膀,热切地道:“内翰完成制词了?东头,西头?”

公吏看着夏竦,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了好一会才道:“回尚书,既不是东头,也不是西头,这次是外头。”

“外头?”夏竦一头雾水。“外头是什么意思?难道要我外任?”

东头是东府,即中书门下,西头是西府,即枢密院,外头是几个意思?

“尚书说的是。学士说,尚书这次要到永兴军去任职,做陕西路的帅臣。”

“什么?我这里巴巴地等着进政府,却被一脚踢到陕西路去了?!”夏竦气得差点跳起来。“既然是外任,那锁什么院,搞什么大除拜!”

来报信的公吏这才有些清醒过来,换上一副笑脸道:“恭喜尚书建节!官家对学士说因为西北战事,去那里的帅臣以职换武,以便统军作战名正言顺。尚书的龙阁税学士,换了奉宁军节度使,出知永兴军,兼陕西路经略安抚使,为一路大帅!”

夏竦一时怔在那里,憋得脸通红。节度使有什么希罕的,他又不是武将。只要进了政府做了宰执,以后出外任职,只要是边地雄州,哪个不带节度使。

赵祯倒是好心,节度使的俸禄比阁学士高得多,西北任职辛苦,给点钱补偿。再一个用文臣作大帅,以前的先例并不多,所以加个武将的品级,以示职在武事。

此次派往西北的文臣大规模地以文换武,是两宋数量最多最集中的一次,夏竦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当然文臣大多不屑于做武将,给钱多也不行,地位不同。以前的陈尧咨就是例子,他被换了节度使,老大年纪还被母亲打了一番,说是状元之身,却去做武将,贪节度使多出来的那个钱,有辱门风。事后陈尧咨上表推辞,死活不肯做。

为了防止再发生此类的事情,这次不是彻底的以文换武,只是用职换武,而官员的文资本官不变。去西北的文官,很多都会是这种不文不武的身份。

第332章 建节

为应对西北党项反叛,多位重臣被派往陕西路坐镇。其中带兵的文臣,为了表明到那里职在武事,实行了一项特殊的以职换武的政策。基本原则是,侍从大臣之中,待制换观察使,直学士换节度留后,阁学士和殿学士换节度使。

徐平的枢密直学使是诸直学士之首,禄赐比阁学士,换武时赵祯命向上靠,本官升一阶为礼部侍郎,终于到了六部长贰。徐平以陆海军节度使、礼部侍郎知秦州,兼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秦凤路兵马都部署,兼秦凤路缘边招讨使,主持秦凤路军政。

夏竦以龙图阁学士换奉宁军节使,以户部尚书知永兴军,兼陕西路经略安抚使,兼永兴军路泾原路兵马都部署。范雍资政殿学士换振武军节度使,以吏部侍郎知延州,兼陕西路经略安抚副使,兼延路环庆路兵马都部署,同时兼两路缘边招讨使。

奉宁军是郑州军额,景初年刚刚升格。陆海军则为汝州军额,在徐平把京西路发展起来之后,前年一次性升格了不少军州,汝州即为其一。两节度都是刚刚升上来的,属于小藩,夏竦和徐平两人在节度使中是非常靠后的。

对于武将来说,建节是无上荣耀,跟宰执一样享受大除拜的待遇。徐平也一样觉得荣耀,他犹记得前世学过的岳飞的那句话,三十二岁建节,自古少有。即使官告旌节要到年后发下来,自己也是三十岁建节,可以说一句自古少有了。

夏竦显然不这样认为,他接过任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预支一个月的俸禄,用来准备行装。赵祯大方,干脆给他预支了半年,可着劲先花去。官员预支俸禄,特别是这种到边地任职,只要立下丁点功劳,很可能就不用还了。大除拜给草制词的翰林学士的润笔不少,家里开销大点的,真有可能缺钱。不过夏竦不是贪这些钱虽然他贪财这次却是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不想到陕西路去。本来一心想着进政府,结果却裸眼踢到了陕西路去,这一去就不知何年何月回来,夏竦的心里窝火得要死。

派这三个人去陕西路,范雍是因为在广南西路数年,有为边帅的经验。徐平和夏竦则是因为对西北出事议论最多,在朝臣中表现得既热心,又显得知晓兵事。夏竦知道是这种结果,现在后悔死了,早知道不为了争枢密院的位子多发议论。

在家里设宴款待亲朋庆贺,夜里等亲朋散去,林素素娘却有些怏怏不乐。

徐平微有酒意,笑着道:“不说建节,我如今做到礼部侍郎,跻身六部长贰,朝中堪与比肩的无不是元老重臣。怎么看你的样子,还有些不高兴。”

林素娘道:“你是一等进士,正榜出身,多么荣耀!好好的文官,怎么换了个武职,本官却又是文资,说出去未免有些不伦不类。再者说了,你欣然接受此官,难免就要被人说是贪节度使的俸禄高。贪财可不是好名声!”

徐平大笑:“若是别的官员,可能还有人这样说。我们徐家,在京里是屈指可数的富贵员外,说我贪钱,京城里难道还有人信?”

“话是如此说,总是难免被人说闲话。就是要去西北,做个学士不好吗?”

“圣上之所以如此,必然是有自己的道理。到西北管武事,没有武职像什么话?手下大将先就不服。有了武职在身,管军就名正言顺。”

林素娘“噗嗤”笑出声来:“你若是不说要管手下的军将倒还罢了,说起要管他们来才没有道理!那些禁军的管军大将,哪个不是节度使,而且大多都在你这个节度使之上。到了那里之后小官管大官,这才名不正言不顺哩!”

林素娘这话说得不错,武将不预国事,政治待遇低,就要用金钱收买,经济待遇就上去了。对统军大将,朝廷的政策一向都是崇之以高位,啖之以厚禄,不到管军还有武将建节,管军大将就更清一色的节度使,还多是大藩。

此次要调京城禁军去西北,初步定下来要由几位管军大将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