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一世富贵笔趣阁无弹窗 > 第512部分(第2页)

第512部分(第2页)

正是有这个底气,吕夷简被罢相,依然信心十足。李迪和陈尧佐,早晚是要闹出乱子来的,自己终有一天还会重新回到政事堂。这个时代除了吕夷简,没有一个人能够保证朝堂不出意外的乱子,怎么把他赶出京城,还要怎么请回来。

三司衙门自己的长官厅里,徐平对郑戬和文彦博道:“审计司新立,诸般繁杂事务,最近一些日子你们两个要辛苦一些。现在新政不久,不管是京城里各新设的官司,还是各地方都在熟悉新的规制,审计司暂时先不要插手。你们两人先挑选合用的人员,编写合用的规例,务必让每一个人都清楚明白。规例编写完成之后,先报到我这里看,然后送中书那里审阅。要等政事堂的相公看过签押,才能真正施行。”

郑戬拱手:“下官谨遵吩咐。这几年在盐铁勾院,做的是同样的事情,规例我心里已经有了底案。单等赵叔平回京,我们三人商量过了,便就定下来。只是衙门新立,底下缺少做事的吏员,请教省主,不知是把先前各勾院和都磨勘司的吏员接收过来,还是另招?”

徐平道:“你是审计司的主官,此事由你做主。不管是新招还是用旧人,甚至三司衙门里你看上哪一个,尽管跟我讲。纠弹官员,审理刑狱,天下有御史台。你们审计司,就是管天下钱粮的御史台。天下一丝一毫之用,审计司都有权稽查,权责至重!”

“下官明白,自然会竭心尽力!”

徐平点了点头,突然想起来,对郑戬道:“说起公吏,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人选,刚好推荐给你。数年前我回京掌盐铁司时,新设了一个三司条例司,重编年三司条例。那时条例司里的主簿,名为高成端,原来是吏员,补了他为官。这个高成端祖上数代为吏,自五代时一直传到他这里,家里藏得有京城衙门年的各种规例。审计司衙门新立,便就由高成端过去做个主簿如何?难得这人忠谨,不可多得。”

郑戬想了下,拱手道:“这个人下官也有些印象,是个老实忠厚的人。若是衙门里有这么一个人做事,则哪怕是积年老吏,也必然不敢为非作歹。”

既然郑戬不反对,事情便就这样定下。主簿是低级选人,用徐平前世的话说,有些办公室主任的性质。他们地位较低,一般情况下都没有进士出身,很难升上去。往往在一个职位做很久,甚至做一辈子,是介于官员和公吏之间的身份。

京城里的各个衙门,并不是只有徐平郑戬文彦博这样的主官、判官、推官,一样也有录司簿尉,各种低阶选人。从人数上来说,其实他们和公吏才是各衙门的主体。一般官员除非是特别强干,日常政务都要靠这些人。庸碌一点的官员,只能在他们送上来的文书上画押签字,对于具体政务根本就理不清楚。

史上强如包拯,主管三司的时候也要包庇属下公吏,得罪了他们,事情就没法做了。(未完待续。。)

第231章 核心盐铁司

太阳很耀眼,晒在身上火辣辣地痛。夏天就这么来了,整个开封城就好像烧起来了一样,几条河的水汽蒸腾起来,弥漫全城,闷热的天气让人无处躲藏。

徐平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无奈地摇了摇头。到底还是有前世空调房里凉爽的记忆,跟这个年代的人比起来,自己真是怕热得厉害。

此时城外的各种别业就派上了用场,中原到底不是江南,只要出了城,寻到个树木繁茂的地方,向阴凉地里一躺,就无比地舒适。城里面的富贵人家,自己在城外有庄子早早就搬了过去,没有的投亲房友,甚至是借助寺庙,纷纷出城躲避暑气。

特别热的时候,官员也会放假的,一般是半个月。不过只是停朝会,各个衙门并不休务,还是要正常上班。自己衙门里做事就宽松了很多,没有要紧的事,就可以不到了。这个年代的御史台还没有徐平前世的纪委抓得那么严,只能严管朝会请假。衙门里的考勤他们根本管不过来,而像三司这种衙门,因为管的事情既多且杂,有很多肥缺,为了防止官员请托,更是严禁官员没有紧急公事随便进出,就更自成一片天地。

徐平也很想回到自己在城外的永宁侯府里舒舒服服在树荫下躺着,只是最近三司的事情太多了,无论如何也抽不出身来。一下子多了那么多新衙门,如何做事,徐平必须把握住大的方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有不同的价值观,有自己做事的原则,一个注意不到,就不知道这些新衙门向哪个方向使劲了。

到了院子里,徐平对身后的盐铁司诸位官员道:“天气炎热,车子里实在坐不住,我们还是骑马去吧。走得快一点,而且有风总归是凉爽一些。”

赵贺拱手道:“谨遵省主吩咐。”

副使这么说了,其他判官还能有什么异议?而且这些人中赵贺最年长,他能骑马,别人就更加能骑了。

公吏从马厩牵了马来,等到出了皇城,众人翻身上马。也不用导从,只让谭虎带了几个厢军,以及随行的公吏一应人等,向开封城的西北角而去。

包括徐平前几年新建的场务,还有以前合适改制的旧场务,都陆陆续续改为公司。制度上在改,人员也要加紧培训,这种新事物,不教不讲别人怎么能够适应?

各种各样三司名下的公司,基本都是隶在盐铁司名下,只有一些特殊的,比如河岸排渠等等,才归到户部司。正是因为如此,现在盐铁司设了四位判官,分管各项。

郭谘管的是工业类的各种公司,同时掌管新技术的发明与推广。这是他所最擅长的事情,换个人,还真未必做得来。这其中不仅仅是技术工作,还包括人员的培训,各种各样的学习班,都是由郭谘统一安排。

王拱辰从营田务来,管的自然是各种各样的农业公司,以及生产农具的。由一个营田务统管天下营田显然不现实,岭南已经有了类似的蔗糖务。王拱辰以前管的营田务,范围限制为京西路和荆湖路,而京东路和两淮则再重新筹办。两浙、江南等等都按此办理,陕西、河东和河北三路沿边,情况特殊,由三路转运使司与三司商量之后措置。川峡四路本身人口众多,没有什么闲田,营田不涉及那里。这一切都归盐铁司管,归在王拱辰名下。

曾公亮负责各种商业公司,以三司铺子为骨干。除了沿边三路,长江以北包括两淮三司铺子已经开到了县一级,两浙和江南路刚刚开到州一级。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江南、两淮、荆湖、福建、川峡等路也要扩到县一级,其他地方,包括沿边三路,则要扩展到州一级,在全国形成一个供销网络。这个供销网络不仅仅是为各地的铺子提供货源,同时还向外批发,要带动起各地的商业活动,初步形成一个全国大市场。这个系统跟徐平前世的供销社系统相仿,重要的不是有多少商场,而是要建立起全国的商品流通格局。这个系统能够成功地建起来,统一的全国市场也就初步形成。所以曾公亮要跟韩综的桥道司合作,在商业系统建立的同时,还要建起一个通达全国的物流系统,要深入州县一级。至于下面的农村地区,就只能交给各种各样的百姓建立的买卖社了。

除此之外,曾公亮还要跟枢密院合作,向沿边三路特别是陕西路,开拓出大规模运输物资的道路。徐平不用前世的记忆,也能感觉到西北战事的脚步近了,而在西北打仗,最重要的就是钱粮。把天下钱粮聚到中原,再从中原运到陕西,交通至关重要。

剩下一个叶清臣,则负责总的协调,以及处理盐铁司衙门的日常事务。他还有一项工作,那就是组织研究各种各样的管理技术,与郭谘一起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但要依靠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还有管理技术的不断改进。科学的组织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