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一想,徐平拿起桌上的笔,饱蘸了墨,到白壁前,抬笔题了一首诗。
“尺牍理罢会群英,文气纵横动帝京。杂论两车何有理,**学士寂无声。
钱粮小吏良言劝,清贵诸公莫好名。纸上得来终是浅,绝知事理要躬行。”
写完,左看右看,摇了摇头。
自己这写诗的功夫还是不到家,顾了格律诗的意境就全无,落了下乘。可惜了陆放翁的这句名诗,虽然他本人也是往往得一佳句,便凑几个句子写一首诗出来,然而那凑的句子也不愧为大家手笔。自己在这里把这一句用了,可是就白白浪费了陆游的一首诗。
叶参走上前来,看了看白壁上的诗,低声念了一遍,对徐平道:“待制这诗词意俱佳,可自称钱粮小吏实在是过谦了。”
徐平哈哈笑道:“我自称钱粮小吏算是谦虚,但你说这诗词意俱佳却是过眷。得亏今天梅圣俞和石曼卿两个作诗的大家不在,不然可就是遗笑方家!”
叶参道:“待制何必自谦,作诗合律不出韵,又有一两佳句,已是难得了。”
徐平边笑边摇头:“也就只剩个合律不出韵了,我自家的本事自家知道。若说起世间万事物理来,不是我自夸,这世上怎么也数得上我。但若是说起诗词文章,实在是非某所长,非某所长啊!”
诗写得差没什么,不丢人,只有写得差还洋洋得意才丢人。知道自己写得差,像徐平这样的,那叫作光明磊落。大丈夫做不到才华横溢,那最少还要落个心胸宽广。
叶参自己也不以诗擅长,而且接触的大多都是“西昆体”,讲究的是词句华丽,婉约精致。徐平这诗全是说理,这个年代还不流行,他自己也说不出什么来。只是觉得词意太浅,少了一些韵味,有些可惜。
诗词本来讲的就是味道,徐平横越千年,现在能把各种格律规矩记住就算不错,那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他现在还是培养不出来的。(未完待续。)
第242章 世间哪有这种大臣
太阳落下山去,满天的红霞越来越淡,最后只在西边的天空留下一抹嫣红。
炽红的炭火烤得羊肉“吱吱”乱响,肉里逼出的油滴到火上,诱人的香味便就洋溢开来。苦碱地里放出来的羊,没有一丝杂味,并不需要多少调料,烤出来便香酥可口。
小厮把炉网上的羊肉翻了几翻,低声道:“各位官人,这肉已经可以入口了。”
徐平举起冰凉的玻璃杯,晃了晃里面的果酒,高声道:“君贶一去月余,难得回来一次,我们满饮此杯,为他接风洗尘!”
众人纷纷举起杯来,把冰凉的美酒倒进肚子里,再挟滚烫的羊肉在嘴里,慢慢咀嚼。
经过刚才的事情,饮酒的气氛还是有些压抑,大家都是静静喝酒吃肉,没有人说话。
郭谘中了大奖,坐在那里却觉得浑身不自在。一来他是盐铁判官,徐平一开始便把三位判官叫到了身边,管是出于什么用意,总之是让三人参与的意思。再一个郭谘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为官一向醉心于各种实用技术,与其他同样出身的官员不怎么合得来。再加上刚才馆阁官员被奚落而他得奖的鲜明对比,别人的心里难免对他有看法。
王拱辰也有些不自在,本来自己今天回来是挺高兴的一件事情,特别是看到这家与徐平合开的铺子生意红火,每月分到手的钱比自己的俸禄还多得多,正兴奋着呢,结果到了晚上是这么一个场面。不过他不怪徐平,虽然不判馆阁,徐平作为新任的龙图阁待制,平时又接触得多,对馆阁任职人员确实有教诲的权责,只是馆阁里的官员自尊心太强了些。
酒过三巡,王拱辰举杯道:“如今正是好天气,又有美酒,又有好肉,今夜甚是难得。我与诸位兄长多日不见,敬各位一杯。”
坐在一边一直没说话的韩镇道:“王兄如此说,这酒我却喝不得。你是状元出身,年龄又长过我,怎么敢喝你敬的酒?”
听了这话,众人一起大笑,气氛才缓和一些。
年龄最长的尹洙举起杯来道:“我们聚在一起是意气相投,何必拘那些俗礼。来,满饮此杯,祝君贶在东明营田务里的职事一切顺利!”
饮罢酒,一边服侍的小厮一一倒满,高若讷举起酒杯,捧着对徐平道:“今日得蒙待制教诲,对我等埋首故纸堆的馆阁之士实是振聋发馈。王充曾有言,‘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自儒门之兴,读经之士与做事文吏多相互看不起,甚是无谓。闭门读书也就罢了,若是出外为官,自然当明晓吏事,知天地万物之理。如此才能不被小吏欺瞒,才能周知百姓生民之事,上报君王,下安黎民。”
徐平没想到高若讷这个整天不苟言笑的老儒生一样的人竟然如此明白事理,第一个站出来打破僵局,忙举杯道:“其实没什么,只要不是眼高手低罢了。”
两人饮过酒,把酒杯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