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在2000年的1月23号到1月26号之间,虽然赵明给出了一个极其精确的时间,但为了以防万一,罗锐还是把时间稍稍往后延了两天,也就是在28号之前。
董建民听完后,热情高涨,他还没吭声,另一个声音问道:“罗锐,你能确定?”
这是陆康明的声音,董建民应该是开着免提。
“陆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案子过去这么多年,就算是翻山倒海,也得把孙英的尸体找到。”
“那是当然。”
罗锐点点头:“另外,我还有一个猜测,转移尸体的原因,除了凶手察觉到被人看见他行凶的场面之外,可能还和被害人孙英有关……”
“又是熟人作案?”陆康明问。
罗锐猜测他对黄燕遇害的分析,李农应该是讲给他听了。
“不,我的意思是,孙英遇害的现场就在芦苇荡里,离她的家很近,也有可能是凶手杀人时,不清楚她的家庭住址,把尸体埋在了被害人的家门前。
但是杀完人后,孙英家属认为她失踪,报了警,所以当时警方肯定有排查走访,凶手知道这件事情后,怕埋尸地被人发现,然后转移了尸体。
如果是这种可能的话,凶手为什么能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说明他一直在留意警方的举动,那么凶手在2000年的1月22号左右,长期在龙山镇逗留过。”
闻言,电话里沉默了一阵,随后,董建民问道:“那有没有可能,凶手就是龙山镇的人?”
罗锐沉吟道:“也有这种可能吧。”
电话里又是一阵沉默,发生在世纪末,跨域世纪初的连环杀人案,排查难度之大,情况之复杂,真是他们没有遇见过的,不仅如此,而且还出现了两个杀人凶手,确实让侦查的警方感觉到头疼。
头疼总比一筹莫展好,董建民做出了决定:“我马上组织人员,排查当年的可疑人员,特别是出现在芦苇荡附近的人。”
“行。”罗锐答应一声,挂掉了电话。
……
……
回到龙山镇,已是傍晚时分。
董建民几乎是把富康县所有的警力抽调了过来,不仅希望能找到2000年1月22号左右,出现在芦苇荡的可疑人员,更是希望能找到孙英的尸体。
以芦苇荡为中心,上百名警员、带着十来条寻尸犬,向外辐射,已经搜寻了一整天,但依旧毫无所获。
罗锐的刑事小组,也加入到寻尸的过程中。
凶手转移尸体,肯定需要交通工具的。
要么用的是轿车,要么是摩托车,或者是三轮车。
案发时是2000年,轿车在农村还没太普及,所以摩托车和三轮车是重点调查对象。
凶手要么自己有摩托车、或是三轮车,要不就是借过别人的。
这是一个重点的排查方向。
芦苇荡外面就一条泥泞的土路,东西方向,东面就是龙山镇,西面就是通往镇子辖区的各个村子。
董建民的判断,凶手肯定是往西走了,毕竟人烟稀少,地处荒僻,埋尸和抛尸都是很好的条件,至于沉尸,当然也有可能,不过村子里没有河流,只有堰塘,但是每年的枯水期,堰塘都会干涸,也容易被人发现。
水井倒是也有可能,但吃水的水井,要是吃出了异味,尸体早就发现了。
此时,罗锐站在泥泞的公路上,望向下方的芦苇荡。
芦苇荡里还拉着警戒线,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但是在警戒线外面,蹲着三个人影。
他们背向沼泽,面向埋尸地,在跟前升起了一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