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陛下这么说是在怀疑我们大周与赵国的友谊?”
在赵子恒话音刚落的时候,薛寒开口了,因为觉得赵子恒的话太露骨,就算是怀疑也好,也不该如此明目张胆的说的这么直接,他认为这不应该是作为被世人赞颂明君该有的;可随即,余光无意间看到王冶朝他投来的目光,他就后悔了,后悔不该如此冲动,当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的时候,赵子恒的声音便再次响起。
“说的很对,不过正因为我相信我们两国的友谊,才会这么说,周王应该也这么认为吧?所以才会在这里说出那些话。”
赵子恒不动声色的将周丞之前的话中含义原封不动的还了回去,一是作为解释,二则也算是一种信赖。
“下属冒犯,还请赵王不要见怪。”
作为一名合格的君王,周丞理应在此时出面为薛寒的行为作出表示,而他也这么做了,薛寒也已经彻底冷静下来,虽为自己冲动的行为感到羞愧,却也不得不重新冷静下来,话题才刚刚开始,作为周国臣子不能在此时便乱了阵脚。
“不会,能这么直接说出来证明他对周国的忠心,我为周王能有如此贤臣感到高兴。”
即使都知道是客套话,赵子恒也不能不给周丞面子,就算不为薛寒,也要看在周丞的面上给予相应的回应,不过,对于薛寒的冲动,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便是。
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者霸气(5)
“感谢赵王的大量,请相信我们是因为相信才会在这里开诚布公的。”
没有被赵子恒的气势所压迫,周丞毫不吝啬的回应着,言下之意过于明了,在场人都听得出话外之意。
“当然相信。”
“所以请周王不必介意,想说什么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说出来,我即为赵国臣子,定以赵国权益为首,哪怕那个人是自己最亲的人,只要有不利于赵国之举我定然不会姑息。”
赵子恒和赵子胤一前一后给予最佳的回复,若说赵子胤的话不带有感情,却实质的带着最忠诚的决心,他的话无疑是向周丞等人宣告自己的忠诚不容置疑。
“将军能有此诚意,我当然相信,不愧是赵国第一的将军,凡事都会以赵国利益优先考虑。”
“这是身为臣子理应该有的,请恕在下失礼,不应冒然介入您与陛下的谈话中。”
“哪里。”
赵子胤聪明的为自己的冒然开口表示歉意,故此明显比薛寒的行为较为理智,也即是说,赵国在此次谈话中已经占有了上风。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周王,我们继续刚刚的话题吧。”
打断了相互间的暗中较量,显然赵子恒无意这个话题,并非无意,而是没有精力,至少在王冶细微的洞察下是如此,凭借他观察入微,赵子恒神色已比之前更为苍白了些,虽不明显,但确实是在变化。
于是,双方又继续进行讨论,可算是交换情报,周丞将真正来意几乎是完全表明,赵子恒也将手中所掌握的情报毫不吝啬的赋予;以往两国虽然一直维持着情报上的交流,但这一次周丞亲自造访一方面可显示诚意,另一方面则明确情况的严重性,机会难得,双方自是不再有所隐瞒;近乎推心置腹的交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之所以他们会毫无顾虑,是因为彼此都了解对方的事实,没有背叛、也不会背叛,这种时候只能携手合作。
“另外……我的王弟似乎还没有向你说明这次的来意吧?”
讨论中途,周丞在提及周延的时候稍停顿了下,带着猜测又像肯定的问询。
“是。”
赵子恒没有隐瞒,他一直都很好奇周延这次前来的目的,先不说周延这次来的比较匆忙,直接是在事发当天,根本没有交流的时间;然后,直到事件发生,双发则都被事件绊住,就算见面也都是为了茵茵的话题,以至于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周延的目的。
“果然吗!”
虽说已经确定,但被证实周丞还是有些失意,他太清楚这其中的原因了,茵茵的事可说的上是意外中的意外,周延会为此而失去冷静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周丞并不希望周延会因为这件事而忘记丧失判断是非的理智,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周丞或许也不保证自己会和周延失去冷静。
“怎么?他这次来莫非是想告诉我什么?而且非同小可?”
没有忽略周丞神色中轻微的变化,赵子恒严谨的问到。
“这个我也不是很确定,至少我是这么认为,他只告诉我大概的一些,不过具体的,我感觉的到他有所隐瞒,而被他隐瞒下来的似乎是想对你说,所以才会突然来这里。”
考虑到周丞和周延之间微妙的僵持,不难理解周延会隐瞒什么,只是有些事可大可小,眼前的事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隐瞒,赵子恒立即察觉到非同小可,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隐瞒会有什么目的呢?赵子恒知道,以周延的性格来说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果然是不应该对他期望太高吗?赵子恒心中如此想着,又觉得有些好笑,却不知道是自嘲?还是讥讽……
“还有一件事,那件事我会从旁协助,毕竟被牵扯到的人是我周国郡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和重蹈覆辙,希望赵王能接受。”
谈话接近尾声,周丞将心里话说出来,担心是事实,而重蹈覆辙所指当然就是前一次,如此说来周丞此次亲自到访可说是最佳时机,不过,以现在的赵子恒和周丞而言已经完全不会再犯那次的错误。
“当然,有周王的帮助不胜荣幸,但在那之前,她必须是留在我身边,希望周王能够理解。”
刻意的强调‘必须’,在场无一不知其中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