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曹操在府中与众人商议平定辽东之事。
“袁尚、袁熙逃往辽东,投奔公孙康。我等当乘胜追击,斩草除根。”夏侯惇说道。
曹操却摇头:“公孙康素与袁氏不和,若我军逼之过急,他必与袁尚、袁熙联手抵抗。不如暂缓进兵,公孙康必能斩杀袁尚、袁熙,将其首级献上。”
众人皆不信,唯有白凤翎道:“曹大人所言极是。公孙康此人,多疑而贪利,见我军不逼,必能权衡利弊,斩杀袁尚、袁熙,以讨好我军。”
曹操点头:“白仙长所言甚是。传令下去,大军休整,暂不攻打辽东。”
果然,不出一月,公孙康便派人送来袁尚、袁熙的首级,表示臣服曹操。
至此,曹操彻底平定了北方,统一了黄河流域,实力大增,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势力。
曹操在邺城修建铜雀台,广纳天下贤才,整顿吏治,发展生产,河北之地渐渐恢复了生机。
这日,曹操在铜雀台上设宴,款待文武百官。酒过三巡,曹操诗兴大发,挥笔写下《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众人纷纷喝彩,称赞曹操雄心壮志。
曹操放下笔,看向众人:“如今北方已定,我打算南下荆州,讨伐刘表,再平定江南,一统天下。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荀彧道:“刘表年老多病,其子刘琦、刘琮不和,荆州可图。但刘备在新野,有诸葛亮辅佐,不可小觑。”
曹操道:“诸葛亮?此人有何能耐?”
郭嘉已逝,曹操身边少了一位得力谋士,听闻诸葛亮有卧龙之称,心中不禁有些好奇。
白凤翎道:“诸葛亮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为我所用,必能助主公一统天下。若不能,必为心腹大患。”
曹操道:“哦?竟有如此人才?我倒要会会他。”
他当即下令:“夏侯惇,你率十万大军,攻打新野,试探刘备虚实!”
夏侯惇领命而去。
不久,夏侯惇大败而回,禀报曹操:“主公,刘备麾下有一谋士,名叫诸葛亮,此人用兵如神,我军中其计,大败而回。”
曹操闻言,心中大惊:“诸葛亮竟有如此能耐?”
他当即决定,亲自率领大军五十万,南征荆州。
大军出发前,曹操对白凤翎道:“白仙长,此次南征,还请你与我一同前往。”
白凤翎点头:“贫道自当陪同。”
曹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荆州进发。一路上,他不断收到消息,刘表病逝,其子刘琮继位,刘备在新野战败,逃往江夏。
曹操心中大喜:“天助我也!”
他加快进军速度,很快便抵达荆州城下。刘琮见曹操大军势大,吓得魂飞魄散,不战而降。
曹操率军进入荆州城,安抚百姓,收纳刘表旧部,实力更加雄厚。
“刘备逃往江夏,与孙权勾结,欲抗我大军。”荀彧前来禀报。
曹操道:“孙权小儿,竟敢与刘备勾结,反抗我军。我当率大军东进,一举平定江东!”
他当即下令,大军休整数日,便东进讨伐孙权、刘备。
白凤翎道:“曹大人,江东地势险要,水军强大,且孙权、刘备联手,不可轻敌。”
曹操笑道:“白仙长多虑了。我有大军百万,战将千员,何惧孙权、刘备?”
他此时连胜之下,已有些骄傲自满,听不进劝谏。
数日后,曹操率领大军,顺江而下,向江东进发。一场决定天下三分的大战,即将在赤壁拉开序幕。而这一次,曹操能否战胜孙权、刘备,一统天下,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大战,将会是白凤翎历劫之路上,又一场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