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用来酿醋的也并不是一般的粮食,而是,山上的各种果子。
这上河镇后面的山上,有很多野果子,当丁小桥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经常是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去山上寻这些野果子吃,后来到了酿醋的时候,丁小桥第一个就想起了这些野果子。
他们按照水果的不同,所酿下的醋也是截然不同的,而按照各种凉拌菜的不一厅用得醋也是绝对不一样的。就好像现在的两道凉拌菜,这醋海带用得便是梨子醋,而这夫妻肺片用的枣子醋、各种凉面凉粉用得则是苹果醋或者柿子醋,而麻辣鸡用得是苹果醋。
这些果醋里面带着一种天然的甜味,这种甜味跟用白砂糖调出来的截然不同,那张甜味并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从里面透出来的,吃上一口就会满嘴生香。当然,这种细致的味道一般人并不会分辨的那么清楚,但是,在这种比赛中,面对这些作为老饕的裁判,这种细微的差别简直就是让能让人立判高下的证据。
高手从来不是从迎面决胜负的,那都是从细节上最后分出高下的。
柴康把他们带来的各种作料全部放在了灶台边上的空白的操作台上,按照他平日里面的习惯,将这些作料都摆放好了。
这边的事情弄好了之后,那边四人的鸡已经弄好了。这次比赛他们选用的鸡是一种叫做三黄鸡的白肉鸡。跟现在大庆国厨师做菜的主流食材全部用乌骨鸡不一样,从一开始柴康他们就没有打算去用乌骨鸡。
这乌骨鸡用来熬汤是最好的,但是因为乌骨鸡相对来说比较瘦,肉质也比较紧实,用来做凉拌菜就实在是没有什么吃头了。更何况,做菜中出了味道之外,这造型也是非常重要得。
俗话说,色香味俱全。
这个色便是指的这菜式的外形,还有色彩的搭配。这麻辣鸡主要的颜色就是由辣椒红油构成,这样的红油跟白色的鸡肉配合在一起,再加上一些绿菜才是最刺激食欲的,但是,如果配上的是乌骨鸡的话,这种绝妙的颜色就彻底没有了。
看到的是红油跟黑色的鸡肉,先不要说味道怎么样,光看这颜色外形,明显的就不好看,不会刺激食欲。
在聚百味的菜里面,这麻辣鸡都是一只鸡都要拌的,但是在比赛中却不可能这么做。最重要的就是这第一场比赛吃的都是一勺子,一定要用最嫩最好的肉来进行烹饪。
这样一来除了鸡腿上的肉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还好,其他代表队拿的鸡都是乌骨鸡,所以柴康他们一开始从容不迫的选择了十来只的三黄鸡给提了回来,等到他们将最好的鸡全部给提回来之后,才陆陆续续有其他没有抢到乌骨鸡的代表队退而求其次的来到他们这里拿三黄鸡。
做厨子那杀鸡宰鱼的简直是不在话下,不过在孟贞娘他门准备海带的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内,四个助手已经将这些鸡全部杀好了,并且在菜板上将大腿都卸下来了。
柴康将准备好的大葱、姜片、草果、八角、蒜片等作料全部放在鸡大腿上揉搓,然后在略略用一点点黄酒腌制一下,去掉鸡腿的腥味,等到锅里面的水开了之后,就将这所有的作料连鸡大腿全部放进锅里面去煮。
关掉大火,只用小小的文火慢慢的煮。
在鸡大腿的时候,便是准备配菜的时候了。
孟贞娘将挑选好的,外形完美的黄瓜掐头去尾,交给了余新和卫平。虽然说刀工这个东西只要是厨子,无论是红案还是白案那都是一定要学会,并且熟练的,可是白案毕竟是跟这面粉打交道更多一些,所以,在刀工上,还是不如红案。
孟贞娘自己是白案师傅,带着的沈振和沙建也主要学的是白案,所以,做点粗活还行,刀工这种红案精细的活计可就不行了。
所以,孟贞娘和沈振以及沙建主要干的是挑选材料,而下刀的事情只能交给专门学习红案的余新和卫平了。
这四个人跟着柴康已经学厨师已经有两个年头了,这四个人都是莫思归原来给寻过来的,人靠得住,心性也好,最重要的是很有些天分。本来他们都是学红案的,不过,孟贞娘来了之后,暂时找不到学白案的徒弟,就只能将他们四个人一分为二,各学一半了。
沈振是四个人当中刀工最好的,丁小桥经常说,看着沈振的刀工就好像是看一个绝世高手在比武一样,不过,从来都是压倒性的胜利,那用刀又快又准,而且是非常漂亮。最重要的是切下来的东西那简直就是跟现代的机械加工出来的一样。
沈振有个绝活,那就是可以将豆腐都切成细丝,原来这个丁小桥也只是在书上看过,一直以为是吹牛的,但是直到有一次看见沈振表演过这个绝活之后才真正的懂得了什么叫做高手在民间。
至于沙建的绝活则是雕工,不知道为什么沙建似乎对于小雕刻刀有天生的亲和感,那小小的雕刻刀到了他的手里似乎就变成了他的另外一根手指,不过随便几下,那看起来十分拙朴的蔬菜就能被他雕刻成精美的雕塑。
他这一手绝活算是在聚百味里面没有人能比的,就算是柴康,在这一方面也是对于沙建要甘拜下风的。所以,这沙建现在不但是柴康的红案徒弟,其实还是在教授着很多小厨子的雕工的师傅。
不过,今天沙建是没有上场的机会了,准确说,在每一环节的前两场比赛中,沙建都是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绝活的,毕竟每道菜送到了评委嘴边的只有一小勺子,要做雕工实在是不可能了。
所以,今天的活计,主要是以柴康和沈振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