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远程连接程序,屏幕上立刻跳出研发部吴迪的实时画面:
它的外壳已被拆开,纵凸眼球和后脑摄像头的安装支架正在调试,脚下的弹簧组件也初现雏形。
接下来的一周。
我通过远程系统校对机脑芯片的代码数据。
慕辰萃每天会发来改造进度:
“纵凸眼球已安装,正在测试视野角度”
“弹簧组件调试完毕,跳跃高度可达0。6米”
“后脑摄像头与感知芯片初步对接成功”。
我根据这些硬件参数,不断调整代码逻辑。
优化纵凸眼球的动态聚焦算法。
修正弹簧组件的受力反馈参数。
确保代码能完美适配改造后的硬件。
又过了一周,研发部传来消息:
“吴迪的硬件改造全部完成。”
这天早上,我带着存储最终代码的U盘,早早来到星辰科技研发部。
推开大门。
我就看到星辰科技的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吴迪站在研发部中央。
它银色的金属外壳泛着冷光,纵凸眼球和后脑摄像头镶嵌在头部,脚下的弹簧组件隐藏在腿部外壳里。
像一名蓄势待发的钢铁战士。
张涛和顾铭围着它做最后的检查。
慕辰萃拿着测试记录表,看到我来,快步迎上来:
“林译,代码都校对好了?”
“没问题,所有参数都适配好了。”
我举起U盘说。
研发部里瞬间安静下来,同事们都围了过来,眼里满是期待。
我走到连接吴迪的电脑前,插入U盘,将最终版机脑芯片代码导入控制系统。
进度条从1%缓缓爬向16%。
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当屏幕弹出“代码传输完成100%,是否启动系统”时。
我转头看向慕辰萃,她深吸一口气,轻轻点头:
“启动。”
点击“确认”的瞬间。
研发部里鸦雀无声,只有电脑风扇的轻微声响。
1秒钟后,吴迪的纵凸眼球突然亮起蓝色光带,后脑摄像头眼睛开始缓缓转动,发出“嗡”的启动声——
它“醒”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