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冲了出去,在街道上肆意的淋着雨,小孩子们蹦着跳着,和大人一起感受水珠的肆虐。
“你们不知道,我刚在床上睡着了,忽然屋顶上有水掉下来,把我被子都打湿了,我就知道下雨了,赶紧跑出来看,哈哈,真的下雨了!”有人兴奋地说。
“被子打湿了,你今晚不得没床睡啊。”
“哈哈,那有什么关系,我不睡了!下了雨就能丰收,就能有粮食吃了!”
“是啊,马上就能丰收,今年6月的收成肯定比去年要好。”大家都说。
这一场雨让所有人都高兴,下了很久,把田地都滋润了。
有了这场雨,粮荒年代就将会过去,大家终于能够重新吃饱喝足。
李勇知道,自己放肆收获情绪点的时代也将过去,但是他已经收够了,空间无比的广阔,里面种着许多的稻田,情绪点被充分开发。
空间里的物资他没有全部拿出来,那将太奇怪了,拿出部分就已经足够,现在他们家的人都搞到好工作,读书的人也在安稳读书,可以说将想做的事都已经做完。
至于更多,就交给时代吧。
公社食堂发挥稳定,这比个人的英雄主义要好太多,这个时代的人员有应对粮荒的经验,上层会平均分配,底层会偷偷藏粮,而李勇的粮食,不过是这个时代下翻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果然,到了1961年的六月,是个不错的丰收年。
虽然因为去年下半年的干旱,依旧不算大丰收,但相比前两年来说好得太多,丰收的那几天,食堂也终于吃上了饱饭,给每人发放充足的窝窝头和馒头。
那都是新麦做出的馒头,味道很香,李勇特意带着美娟赶回去,跟大伙一起去乡下公社食堂吃收麦后的第一顿饭。
“好啊!终于能吃饱了!”
食堂里,无比的喧哗,热火朝天,大家都在放肆的说着,笑着,大口吃喝。
这都是他们劳动出来的粮食,都是由他们的汗水凝结而成。
“今年下半年还会下雨吗,明年还吃得饱饭吗,这样挨饿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啊!”
有人拿着馒头哽咽了,想起了未来。
“放心,会吃得饱的,肯定能吃得饱,我就不信天姥爷天天干旱,就跟鼻塞一样,他还能鼻子一直塞着不成?”
有人回答。
李勇坐在旁边,肯定地说:“不会了,这样的干旱不会再有。”
他记忆中的最大的粮荒年代,也就是1959-1961这三年,是着名的三年困难时期,后面再也没有了。
“哈哈,勇子都说没有,那肯定没有,勇子可是个奇人。”众人附和。
其他人也跟着笑了,他们真的相信李勇的话,因为李勇创造的奇迹太多了。
到了61年的时候,李勇也是18岁了。
这一年,给他介绍对象的人更多了起来,李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破。
李农平和黄秀兰更是不堪其扰,特别是那些有女孩子的家庭,经常喜欢来找他们聊天套近乎,两人虽然喜欢他人的追捧,但多了都有点腻烦了。
李勇本来也有想法,谈上一两个试试?
但李美娟也16岁了,看他的目光愈发执着。
她正读初三,是考高中最关键的时候,李勇想着还是先别谈,免得耽误孩子。
他感觉自己真的像个大哥一样,很有责任心,得照顾好妹妹的情绪。
这一年,他和美娟商量,是考中专,还是考高中?
考中专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年头的中专文凭含金量极高,社会非常的认可,也就是后世‘专家’这个词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