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个想法。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功夫熊猫》的观众也就越来越多。
只可惜。
他们只能等上映。
“卧槽,这个陆晨不光做导演很厉害,现在看来在营销这个领域他也很勐。”
谁也没想到,让整个宣传界头疼的问题,
就这么被陆晨轻轻松松的搞定了。
“不,是这个导演的实力勐。”
想想也是。
这样搞的前提是片子质量很高。
片子不好,搞点映。
注定是笑话。
并不是所有影片都适合用点映这种方式的。
比如粉丝电影、爆米花电影基本都不太适合点映,
尤其是大规模点映。
原因很简单。
因为这些电影主要的目标观众就是粉丝,只有在吊足粉丝胃口的情况下,电影才能爆发出更多的能量。
简单来说就是粉丝电影采取饥饿营销的方式往往更有效。
即使点映,也应该尽量少。
粉丝电影过去拼的是首周,首周的票房往往能占到总票房的一半以上,而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甚至拼的就是首映前两天。
所以点映对这类的电影没有太大的效果。
当然。
虽然转变了不少观众对《功夫熊猫》的第一感官。
但是还是有不少的网友觉得嘉星传媒这么搞的目的不纯。
怎么个不纯法?
简单来说就是。
每个用户既是电影产品的消费者,也可以是电影产品的推广和传播者。
并能以裂变的连接方式将电影信息传播给其他受众。…
不少的网友认为,他们嘉星传媒想在这个传播的过程中搞事情。
怎么搞?
很简单。
制造了一系列的口碑营销策略。
在这个过程之中。
通过打通电影的口碑传播渠道来吸引受众的。
举个例子。
前世《捉妖记》就是这么搞的。
上映8天票房即突破10亿元,最终以24。38亿元夺得当年的华语电影票房年冠。
这部电影让片方和社会看见了口碑营销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在宣传初期,受换角和影片重拍风波影响,片方抛出“资方损失惨重却依然坚挺”等宣传话题赢得了外界的一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