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也拍过不少的剧情片。
质量也不错。
但是《合伙人》的出现让他们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忽然没有那么自信了。
不仅仅是国师和冯导。
业内的其他大老纷纷带着好奇,走进了电影院。
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低调的前往。
他们可不想被媒体给抓住,被逼问对《合伙人》怎么看。
能怎么看?
当然是坐着看。
有点扯了。
这种问题他们不想回答。
看得出来这是好片,那你们为什么拍不出来呢?
搞不好又会被拉出来进行对比。
不过还是有人被抓住了。
那就是国师。
没办法,国师只能被迫营业。
对此,国师当然不能拒绝,他要是拒绝了。
鬼知道明天这些媒体会怎么写他呢。
只能面无表情的说道:“陆晨是一个熟练规则、老于世故的精明电影工匠,但同时也是一个重视艺术、不屈己身的创作者……”…
国师不愧是国师。
心胸还是挺大度的嘛。
虽然夸人的方向有些奇怪。
但的确是在夸陆晨。
国师还举了例子。
“同同样以真实人物,甚至直接沿用了所有的人物姓名和公司名称作为题材的《社交网络》。
便是将伯格对于他人的人际相处困难放在了电影的开头来呈现。
并逐渐将之深入,引导出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问题:伯格身上宛若天才共性一般的极度自信与极度自我。
一方面,它阻碍着伯格与团队成员的关系,影响着伯格包括爱情在内的私人生活,但同时,它也正是伯格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让伯格能够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技术,排除所有干扰的声音。
在电影的开头,导演就已经非常巧妙地提出了这一点。
FACE雏形网站的创建,让伯格靠着自己的才能走出了第一步,但也让他第一次招惹了全校女生的不满,将自己失去了相当一部分人际圈-——没有天赋,便无法开始,但天赋和开始的背面,就是对他人的伤害、人际的失去。
这为电影的主题进行了出色的定调-——属于天才的封神之路:
越成功,便越孤独。
如果没有对伯格阴暗面的揭露和挖掘,电影只会是呈现出一个高大全的人间之神。
让所有描述都变得仿佛是扎克伯格亲自投资甚至制片的滑稽可笑,一切的力量也就都不存在了。
以这一点来回看《合伙人》,这就成为了一部非常诡异的作品。
陆晨几乎照料到了包括观众、投资人、原型人物、官方在内的一切有关方面,满足了所有各方的诉求,显得无比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