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八卦之魂是真的吗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大堂内金碧辉煌,美仑美奂,雪亮的灯光映在T台上那铺满荣耀与光环的红地毯上,伴随着观众们的阵阵尖叫以及主持人歇斯底里的夸张措词,盛大的场面和气氛醺得人人血脉喷张。

“中国风尚大典”既非影视、歌坛颁奖,又非纯文艺表演的晚会,它只是一场明星走秀、名人抛头露面、主办方挣钱的名利场游戏罢了。

“又是一场赤裸裸的意淫!”司夕啐了一口。

第一卷 上海华尔兹 第2节 能不要脸就不要脸

“中国风尚大典”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结束,司夕和老王又在场外定点潜伏了多时,结果只抓拍到几个唱京剧的演员。回到事先订好房间的北京新亚宾馆,已近深夜11点了。

娱乐媒体、杂志的记者兼采编,便是“狗仔”的雅称。

他们是声色名利场的见证者,他们也是浮华背后阴暗世界的探索者,他们是潜伏在豪门贵府外的猎犬,他们是风云明星人物身边的侦探,他们似乎从来就不需要睡眠,如果你还算得上一个名人,回头,远处闪烁的人影或许就是他们 —— 狗仔队。

而做狗仔是要有一些精神和能力的。

他们需要拥有如“蜘蛛侠”一般的特殊才能,他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即使在打盹的时候眼睛也要对着取景器,他们要有超越诸葛亮的随机应变能力,知道用什么方法接近目标或用什么方法能排除危险,他们要有成龙般的灵活和“千面人”一样的伪装,他们可以占领红地毯,又可以栖身墙头、屋顶、树杈、泥地……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有“熊的力量,豹的速度,鹰的眼睛,狼的耳朵”。

高变焦的摄像机是他们的武器,电动自行车是他们的坐驾。并非狗仔们不会开汽车,只是在中国这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电动车比汽车方便。

25岁的司夕便是一个狗仔,一个有些失败的狗仔。

基本上,他是骑着一辆破旧的电动车,行驰在上海街头的。面有菜色,这是长期熬夜兼营养不良的恶果。他本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而今看来却有些邋遢。自从涉足这一行,他几乎忘了脸上的那颗痣长在左边还是右边——至少有2年没照过镜子了。

命运与他开了三次玩笑:本来考的是那所大学的历史系,却莫名其妙地被招入了新闻传媒系;新闻系毕业后本来是到电视广播媒体去实习的,却莫名其妙地被推荐给了一家杂志出版物媒体;到杂志媒体做采编本以为公司会有采访车负责出行,莫名其妙地,自己同其他同事一样,骑着这辆老坦克。

长期以来高度神经紧张的职业特性,养成了司夕睿智、善于思考及沉稳、木讷的个性。他几乎已不懂得什么是喜怒哀乐。他在日记上写过这么一句话:精神分裂症啊,治疗你最佳的手段就是去做狗仔。

司夕的人生没有什么精彩的片断。22岁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的新闻传媒系,在这家娱乐杂志——《星闻周刊》的狗仔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年。三年来并未曾给国家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添过一块砖加过一块瓦,相反,自己奉献的越多,国家的损失倒越大:《星闻周刊》是一家小型杂志,老板傅步翔是偷税漏税的高手。

杂志的发行量不大,因而《星闻周刊》10名采编队伍的任务也不重,每人一星期至少向编辑部上交10篇有关影视歌舞娱乐明星的稿件,包括:至少1篇独家采访、跟踪、探寻新闻稿件(包括照片);3篇八卦稿件(明星身上有或者没有、发生或者没发生过的新闻事件),6篇转载稿件(天下新闻一大转)。独家资料是这些狗仔月收入的重头,在《星闻周刊》这样的小杂志,一则震撼性的第一手独家明星新闻最高价是3000元,一则录用的独家稿件最低价为300元,自编自导且要看起来有那么回事的八卦稿件每录用10篇200元,转载稿件每录用50篇200元。

编写、转载谁不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努力向明星靠近,频繁出入明星集中的场所,争取得第一手的独家资料,成了这帮甚至全世界每一个狗仔孜孜以求的目标。明星们丢垃圾的垃圾桶,上过的厕所……这些地方,很容易见到司夕的同行。

在《星闻周刊》这支狗仔队伍中,月收入最高的当数老王了。由于入行早,朋友多,门路广,关系好,老王月收入已稳定在1万2左右,在整个媒体狗仔行业中,这种收入也算是中上了。老王的最高月收入是5万4,那个月,他创《星闻周刊》记录的被录用了30篇独家稿件,包括8篇最高价!那一月,也是《星闻周刊》卖得最火的一月。

那么,我们的司夕月收入状况如何呢?

这样来算,从高往低排,三年36个月,司夕最高收入一月4400元,接下来两月并排3600,13个月收入大致在2500元左右,17个月收入大致在1800元左右,1个月1200,1个月底薪800元,1个月因为他一系列明星偷拍差点惹出一场官司,被剥夺当月工资,一分未得。

《私人游泳池洗澡,竟露一撮毛》,这一系列明星生活照为司夕赢得了独家资料2000元报酬,《胸脯平于机场、趾甲大过月亮》的一女明星低身露胸剪脚趾甲的系列照片也为他赢得了1500元的报酬,除此之外,司夕再也没有拿到过1000元以上的报酬。

而让《星闻周刊》差点打官司、让司夕一个月工资泡汤的是《强!感冒流鼻涕忘带纸巾烦死人,危急时刻还得靠卫生巾》一组女明星偷拍。后来那女明星派人找上来,扬言用来擦鼻涕的不是卫生巾,而是一新式手绢,并要求索赔……可是,谁都能看出来,那“新式手绢”的包装袋上隐约印有四字:苏菲弹力。

司夕每月房租600元,水电媒、上网费用300元,吃饭500元,最终能自由开销的所剩无几,因而,他目前基本是温饱阶段。

好歹也是一个大学生,工作三年了,平均一月2000来块,在上海这个高消费的地方,有些寒酸。从不懒惰,从不懈怠,但与高收入的狗仔比起来,司夕的劣势即是清高,老实,耿直。这恰好是一个狗仔最致命的弱点。

因为狗仔们有一座右铭:能不要脸就不要脸。

第一卷 上海华尔兹 第3节 娱乐圈最后一个处男

司夕在上大学前做梦也没想过会走上这一行。

他是四川江油人,祖上三代都是大地主,这便直接导致了他家庭的不幸。到他父亲这一代,国家已经解放多年了,地主阶级已经不存在,但“地主成分”、“富农”这些称号却死死地扣在了司夕父亲的头上,他父亲本是一位在考据方面博学多才的人,50年代考大学被生产队阻止,70年代更遭受了非人的批斗和虐待,司夕出生后不久,父亲便英年早逝。从此,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地将司夕拉扯大,期间经历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计其数。好在家里总还有些母亲小心珍藏的祖上老古董,她托人变卖后,将司夕从四川的一所小学供到上海的一所大学。2003毕业后他留在了上海,母亲仍独身一人生活在四川农村老家。

祖上三代都是地主,更是文墨世家,司夕还在吃奶时,母亲给他擦屁股用的都是古色古香的旧书籍。上小学时,同伴们看的是连环画、小人书,司夕看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及四大名著;上初中时,同学们看的时日本漫画,司夕看的是《论语》、《诗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四书五经;上高中时,同学们已开始热衷QQ聊天及日剧时,司夕看的是二十四史及《资治通鉴》;上大学时,同学们热衷的是恋爱、时尚及玄幻小说,司夕却将目光锁定了佛、道经文及《周易》。奇怪的是,司夕竟没有成近视眼。

十年读得万卷书,经过孔孟之道、朱子程颐的教导和洗礼,司夕的志向便是考进这所上海大学的历史系,完成父亲未能实现的大学梦和执着的考据学遗愿,然而阴差阳错地,他进了新闻系,最终成了一名狗仔。

有时,司夕会自我解嘲地说道:其实当狗仔未尝就不是考据。殷勤挖掘明星们的私生活、隐私以及他们的陈年旧事并公之于报刊杂志,和拿着放大镜钻研探索浩如烟海的古籍并公之于学术界,这没多少差别。

照理说,自幼与“之乎者也”打交道,司夕应该是一个老学究,古板、冥顽不化。其实司夕非常时尚和前卫,前卫得你都不能接受。读大学时,司夕曾宣称: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在中国,人才不缺乏,伯乐却不常有,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他向上海市政府写去一封信,洋洋洒洒万言古文一挥而就,信的核心意思是组建一个“上海伯乐集团”,以发掘人才。当时朋友们正在旁边吃菠萝,他自己也吃了几块,糊里糊涂地竟将“伯乐”写成了“菠萝”……不久,市政府秘书处回过来一封信,一句话:小伙子,种菠萝的人才上海暂不需要,建议你到海南。

朋友们将此事传遍了校园,司夕竟成了学校名人。

司夕从没谈过女朋友,虽然偶尔也有一些蜂蝶桃花之运。在大多数男孩“性生活基本靠手” 的初、高中年代,司夕埋头于书籍,无他所想;在大学时代,多数男孩女孩已经过渡到了“性生活可以用口”的要领阶段了,司夕忙的是更深层次的《周易》以及他的“上海菠萝集团”,虽然这次创业以失败告终,但他“菠萝王子”的称号却不胫而走。

在司夕心中,没有一位女孩能超越那位“嫦娥姐姐”,她已经是神的化身。19年过去了,自己都快26了,那位嫦娥姐姐定然已经30来岁,定然已经嫁人生子,为人妻母了……

那还是1987年,在司夕的老家,四川省江油市某村某生产队大礼堂。

一个建筑队正在这里修国道,工程非常艰巨,省上派了一支文工团来慰问他们,决定就在这生产队的礼堂里作文艺表演。山野穷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