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餐终于来了,吊足了大家胃口的《路》,在北美西部时间凌晨零点,全球同时上映,北美、欧洲、亚洲、澳洲,几乎是开始之前全都是排队拿票进场的,上座率不用计算,所有的票全部售罄,在南美、非洲区域,这部片子也有着不小的宣传力度,兄弟集团肯砸钱,明星阵容也足够,片子的片花拿出来非常的震撼,每一个镜头给人感觉都是将影片中大爆发的戏份都给剪出来了,弄得一些人总觉得这片花用力过猛,给观众们太大的期待值,只要你的影片稍稍有一点平淡,给观众的震撼不够,马上就会骂声一片,觉得自己被一个用力过猛的片花给骗了。
唯有那些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他们清楚知道,片花里的不过是小意思,这部片子就会用紧凑的剧情让你感受到什么叫做演员的全体演技大爆发,同时还不会让你看得累看得云里雾里,剧情会深深抓住你的心,将你整个人代入到属于亚瑟的人生之中。
开场,在校园内,直接以清新的校园美景和那些洋溢着青春笑容的学生为开轴的画面,将片头的人员介绍也穿插在这之中,整个感觉很唯美,似乎是一部校园青春爱情剧的片头,到处都洋溢着青春的美好。
在整个两分多钟的片头内,李安用他的方式,呈现出了八十年代美利坚南部校园最美好的一面,一些细节更是让如今步入中年的那个时代中学生们,满满的都是追忆。
片头结束,画面一转,倒霉软弱的亚瑟出现在镜头里,他是一个努力告诉自己要抗争却从来不敢付诸于行动的男孩,被人欺负也不敢还手,典型的一个软弱小男孩。
一直到亚瑟回家,程龙饰演的角色出场,整部戏才突然急转直下,从一个阳光明媚的普通电影,一下子转成了色彩阴暗的丰富内心戏电影。
“啊!”
现场有女人的惊呼声,在北美是分级上映,在华夏所有院线也都得到了通知,要提醒所有购票者,不要带小孩子来看,十五六十六七这样的还可以。以杨以辰和兄弟集团目前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各大院线也都愿意给这个面子,毕竟片子大卖赚钱我们也跟着赚,真要以为一些镜头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了,岂不是跟钱过不去。
“这是一个悲剧吗?辰仔饰演的角色怎么惨,不行了我要看不下去了,亚瑟竟然被一个男人给欺负了,这片子还能看下去吗?我可不想自己虐自己的啊。”
“是啊是啊,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来了吗?”
剧情不会给你多想的时间,几分钟的时间,内容很丰富,呈献给大家的东西没有一点多余的,也不缺少任何一个线索的提示,到周润发饰演的父亲给了亚瑟一些提醒,当亚瑟被和同学关在一个地下室之后,剧情来了第一个小高…潮,现场的观众情绪也很复杂,不知道是该拍手称快还是跟一些人一样,觉得这样的戏拍出来太残忍了,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折磨和颠覆。
“太棒了,演的太好了。”
终于有人开始关注到了演员们的演技,说实在的,除了片头之外,大家的注意力都被电影剧情给抓住了,稍微缓口气,脑子里想着的都是亚瑟最终会怎么样,只有零星的一些人注意到了出场几位演员的表演,太精彩了,每一秒钟,浑身上下都是戏,看到程龙都不会出戏到他拍摄过的动作喜剧电影里面,你是真会觉得这个壮壮的家伙是个混蛋,坏到让大家心生恐惧,一些心里身体都强大的观众,就想着我没碰到这个家伙,碰到肯定暴走他一顿,他还算是个人吗?竟然对那般软弱的亚瑟做捡肥皂那种事,还那般的折磨他,这个滚蛋该死。
而更多的女观众,却是眼含泪水,咬牙切齿的对着周润發饰演的父亲碎碎念,浑然都忘记了發哥曾经也是万千少女心中的偶像,眼中完全就是那个醉鬼父亲的形象,与他形成对比的是杨以辰学生装非常小…受的状态,都别说杨以辰的粉丝,就当做观众不认识他们两个,此时此刻也会无比同情杨以辰,痛恨周润發,现场坐在那里的周润發颇有点如坐针毡的意思,旁边已经有人冲着他竖起大拇指,后面已经有了低低的议论声,多多少少他都听得到一点,内心很自豪演的好,但也不免有些冒冷汗,一个经典反派角色的出现,可是要被骂很长时间的,虽说在自己心中角色的演绎更重要,却也不想被人骂是个混蛋,不过还好,还有个程龙陪着自己,要混蛋,那就一起混蛋吧。
ps:感谢莹欣、琅岐山路、无凉、肥仔兵、天很蓝了的打赏!感谢yj8131、北上的列车、yangpan8投出的月票!(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轰炸影坛
影片的节奏很快,但故事的叙述却没有半点缩水的迹象,每一处都让你看得明明白白,是亚瑟的改变还是配角们的状态,每一个人物的特点都很鲜明,即便是家长里短的普通人,凭借着演员的出色发挥和表演,也让角色深深的被观众所记住。
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被丈夫欺骗的女子茱莉,本来是一个很可怜的人,但当观众站在了主角的视角,那她就成了活该的典范,很多人都恨得牙根直痒痒,活该,这样的女人就应该被骗,活该他们遭受到报应,这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亚瑟被赶出茱莉的家门住在下水道的时候,有谁问过他的死活,亚瑟的黑化,就因为观众们先入为主的同情分,变得顺理成章,大家都没有觉得角色这样转变无法接受,反倒内心深处邪…恶的小火苗都被点燃,就觉得这样真挺过瘾的,现实我是没有那样的勇气了,看看亚瑟的逆转人生、黑化状态,也挺过瘾的。
代入感也来了,这部影片最佳的代入感确实也是在这里,前面亚瑟纯粹就是一个受气包,以现在观众们的口味,早已不喜欢这类的男主角,物极必反后的大逆转,来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黑化,观众们希望从影视小说作品中找到的那种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小…邪…恶…心理状态,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这之后亚瑟的人生,入魔,彪悍,让你看得是目不暇接,根本没有心思去想这样一个角色到底是正是邪,为什么选择结尾处阿什丽饰演的女孩推着已经毁容残废彻底成为废人的亚瑟,从阴暗潮湿的森林内向前走,一缕阳光照射进来全片结束,要是没有这样一个最后隐晦的变化,看似是亚瑟的悔悟,真不好说这部片子在华夏能不能一刀未剪的播出,即便杨以辰再有影响力,想要做到当下彻底颠覆全盘的审核规定也是不现实的。
但这片子在欧美播放就没有任何问题,亚瑟的黑化不是开篇就这样的,是一个人的人生遭遇到了那样的经历之后才开始变化的,他努力的活着,最后努力的对抗着,当他成为了一个恶魔之后,是阿什丽饰演的角色,一点一点将他拽了回来,不离不弃,虽说最后亚瑟什么都没有了,但他还有真爱,还有阳光,那一刻,他终于可以完完全全的享受阳光了,这在过去,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他都不敢说自己真正张开双臂拥抱太阳应纳整片天地,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尽兴,看似他拥有了很多享受了很多,实际呢,一个人,连呼吸都要时刻警惕四周,不敢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他的人生,注定了大家眼中的爽快和无敌,都是一出悲剧,而这悲剧的落幕,看似亚瑟什么都失去了,残废了毁容了,人生的目标也没了,但他的人生因为有阿什丽在身边陪伴,终于不再是一出悲剧。
身体的悲剧,却是人生的新光明,最后一幕的阳光,最后一幕的阿什丽,最后一幕的林间小路,阿什丽推着杨以辰坐的轮椅,走出阴暗潮湿,走向光明。
电影落幕,所有观众脑海中呈现出来的评价几乎都是两个差不多的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