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达觉得原本问题很多,很难以简单的删增来解决,在出版社领导与溥仪同意下,他在此本基础上,通过调查考证,搜辑资料,核对史实,另起炉灶写了个五十余万字的本子,也就是被人所熟知的《我的前半生》。
因此,要了解这段历史,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的执笔者李文达,绝对是个要找到的专家。
第9章一文不值的《平凡的世界》
贝托鲁奇的速度很快。
也是因为他身份特殊,各部门对他大开绿灯。
要人给人,要渠道给渠道。
不出一星期的时间,他就给江弦找齐了这三个人。
在三人的帮助下,江弦凭借着脑海里对《末代皇帝》残留的印象,赶在《平凡的世界》研讨会举办前的这天,他整理出一份剧本的提纲,送到贝托鲁奇的手中。
贝托鲁奇看完以后吃了一惊。
电影主要被江弦分为了三个片段。
第一个片段就是溥仪当皇帝的时候,从天真无邪中,培养起绝对的权力和皇帝意识。
第二段,溥仪成为了花花公子,没了皇权,但是还有钱。
第三段,就是溥仪被抓以后接受改造。
仅仅从江弦布置的三段结构上,贝托鲁奇就能看出江弦具有深厚的电影功力和剧本编排能力。
结构好,手法硬,少瑕疵。
这份剧本的提纲,几乎可以用作供新人编剧学习的范本!
贝托鲁奇不得不承认。
江弦这个编剧的确有两把刷子。
之前因为江弦挑战他导演的权威,贝托鲁奇心里还有点小小的不舒服。
但看完这个剧本以后,贝托鲁奇便觉得为一个优秀的剧本做出一些割舍,也是值得的。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一部剧本的优劣,可关乎到一部电影的成败,这是绝对不能马虎的事情。
“非常好,就按照这个提纲来写,尽快写出来。”
贝托鲁奇催促道。
早一天定下剧本,他就能早一天开机。
江弦嘴上答应下来,不过第二天并没留在建国饭店,而是前往朝内大街166号的人文社,参加《花城》给路遥举办的《平凡的世界》研讨会。
今天这个研讨会,办在人文社的一间会议室。
江弦看了眼座谈会的专家名单。
《花城》这次可真是为路遥下了大力气。
出席座谈会的评论家阵容可以用“豪华”
两个字来概括。
这次《平凡的世界》座谈会,主要由中作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以及京城多所高校,还有一些陕西专程赴京的评论家这几方面组成。
至于评论家阵容,有鲍昌、谢永旺、朱寨、陈丹晨、缪俊杰、何西来、顾骧、刘锡诚、冯立三、何镇邦、张韧、雷达、蔡葵、曾镇南、李炳银、晓蓉、白烨、朱晖、王富仁、王愚、李星、陈学超、刘建军、蒙万夫、李健民、白描、李国平
这个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名单,外行可能并不了解。
但如果有心查阅一下这些专家的学术水平,就能知道这些专家的分量。
完全可以说,这就是这个年代最顶级的评论家团队。
这个名单,几乎囊括了当下中国最权威也最优秀的文学评论家。
可以说《花城》对《平凡的世界》足够重视。
也可以说,路遥以及主办单位《花城》都对《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有极大信心。
毕竟,文人或者说艺术家都有一种向往,就是能在京城办展览或者开研讨会。
京城毕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专家评论家艺术家云集,在这里受到肯定,就代表在国内获得了最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