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年代,陈祖德赢了日本九段棋手两盘棋。
虽然只是两盘棋的胜利,但对中国围棋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两盘棋。
因为在当时,日本九段对于尚在混沌之中摸索的中国棋手,几乎是天神一样的存在。
陈祖德这两盘棋的胜利,无异于打开了自信的天窗,日本围棋也就不再遥不可及。
另外呢,在60年代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的时候,陈祖德执黑的棋全部采用了一种特殊布局。
他的这种特殊布局,速度快,胜率高,后来就成为了国际最流行新型布局。
也就是“中国流”
。
围棋界将陈祖德视作“中国流”
创始人。
不过聂卫平后来澄清过,其实“中国流”
不是陈祖德首创。
“中国流”
是日本的安永一最先下出来的,但他没陈祖德有名,所以此事不为人知。
但因为60年代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陈祖德在实战中一鸣惊人地推出了他集大成的“中国流布局”
,这才让“中国流”
引起了围棋界的关注。
“我那天把你的那篇拿给陈祖德先生看了。”
王濛道:
“陈祖德说,这样的文章,就得被更多人看到,得被更多的围棋棋手看到!”
“你看过他的《超越自我》没?
“他在里面写过一件事情,是说1973年,日本九段棋手坂田荣男来到中国,参加中日围棋对抗赛。”
“当时的坂田荣男,已经超越了挡在他前面多年的吴清源,迎来棋力巅峰,成为日本棋界的多冠王,在棋界的地位如日中天。”
“那一次,坂田荣男在中国连战连胜,且一盘比一盘下得快,那种威势,甚至震慑住了大部分中国棋手。”
“输不丢人,丢人的是当时不少的中国棋手因为害怕他,甚至不敢上场和他对局。”
“陈祖德给我说,当时他看着坂田荣男穿一双拖鞋,在赛场上闲庭信步,走来走去,气的五内俱焚。”
“他说自己当时对中国围棋的那种期待,是无法形容的,但是你这篇把那种情绪全部写出来了,一定要拿出去给更多人看。”
“陈先生身体好点了没?”
江弦问。
“还需要休养。”
王濛说。
前些年,陈祖德查出了胃癌,不过他不仅战胜了病魔,还在病床上写出了自传名作《超越自我》。
这本书,若说文学水平,当然是比众大家差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