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唯一的好处是压风,平素在口里口外赶火车拉骆驼的朋友,遇到连
环旋风骡马骆驼就地一卧槽,他们跟着把草狐大袄没头没脸往身上一
裹,也往牲口堆里一卧,任凭风怎么刮。风一停歇,他们站起身来,挥
挥沙土,立刻上路,准保毫发无伤。
狐的种类繁多不算,狐身上用来做皮衣地方也各有名堂。头部叫
“狐头”,腿部叫“狐腿”,并且有顺腿倒腿之分,更有前腿后腿之别。狐
昀肩臂交接地方叫“腋”,特别柔软,也就是《史记》上所说:“千羊之皮,
不如一狐之腋。”可见自古以来,狐腋之裘已经非常名贵了。“狐脊子”
这种狐皮取自狐的脊背,毛头不厚,可是制出统子来特别轻暖。民国
二十年笔者在大同,当地赵镇守使的公子在买卖场买了一件灰狐脊皮
统子孝敬老太爷,酒席筵前赵镇守使一看乐得连喝三饭碗黄酒。据说
他们当地乡风,凡是儿子能买件狐脊子孝敬上人,就表示这家出了一
位孝子,而且是事业有成、飞黄腾达啦。狐身上最贵重的是脖子底下
一块叫“狐嗉子”,这是狐身上最轻暖的毛皮了。从前家里如有狐嗉子
一定先尽老年人穿,年岁未过花甲是不敢随便乱穿的。
谈到“貂”,连小学的学生都知道东三省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
草。本来东北各省松江、合江、安东、吉林、嫩江、黑龙江山区都是产貂
地区,凡是越高冷酷寒的地方所产的貂皮越好越能保温。最大的貂身
长也超不过三尺,前后腿不平衡,前腿短后腿长,尾毛像狐狸毛粗而
长。东北南边的安东省产的貂毛根略带灰白色,猎人叫它“草貂”。吉
林黑龙江更冷地区的貂毛根泛紫名为“紫貂”,毛头细软厚密轻暖保
温,比草貂的价钱约高一倍还多。
猎人捕貂费时费工是一种专门行业,东北土话叫他们“逮老貂
的”。每年一交霜降,猎人牵着猎犬,驾着雪橇,驮着冬粮御寒用具结
伴入山,先搭好了木屋,然后分头踩道。东北早寒,此刻千岩万壑都是
落叶弥漫,一片枯黄,貂鼠虽不冬眠,可是趁着瑞雪尚未封山的时候,
在茂草枯叶之间追奔逐北,寻觅食物。猎人探出貂鼠不时出没的地
方,一一做好暗圮,然后设下弩弓套索各式各样的陷阱。有经验的猎
户此刻全部按兵不动,因为貂性机警,虽然住在枯木岩洞树窟里头,可
是并无长久居住固定的巢穴,一下惊着它们,立刻远扬不归。何况天
未大冷,皮毛还不够稠密,他f『J术语叫狩貂。到了冬至大寒,雪深盈
尺,深山温度均在零下四五十度左右,此刻的貂鼠一个个吃得又肥又
壮,不但底绒厚密,油水正足,按着雪痕爪迹,加以捉捕,人人都能饱载
而归。有人说捕貂有用苦肉计的,方法是捕貂的先吃少许信石(砒
霜),然后脱去上衣赤身躺在貂鼠出没的雪地上,貂性仁慈,看见之后
必定跑来趴在人身上送暖,猎人乘机就把貂捕获了。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