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若温爱卿与朕说说,这怎么就危机重重了?嗯?”
众人明显能够感觉到,皇上虽然没有生气,但也显然不如刚刚那般愉悦了。
若是聪明一些的人,此时恐怕就会随便说一些自己错了的话圆过去。
然而温清衍却像是没有察觉到皇帝的不愉似的,直接开口:
“既然如此,那微臣便斗胆,与皇上说上一说。”
紧接着,温清衍便直接说出了这次募捐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
这次募捐能够如此成功,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京都日报》的副刊,勾起了百姓们心中的共情。
二则是因为皇上这么多年的仁政,百姓们都知道天齐国库空虚不是作假。
三则是这是天齐开国以来的第一次募捐,第一次问百姓要钱,总归是要容易一些的。
但若是以后朝廷再遇到绍城雪灾这样的情况呢?
难道又要找百姓要钱吗?
第二次或许可以,但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若是次数多了,频繁了,百姓心中想到的恐怕就不是灾民可怜,朝廷的不容易,而是朝廷的贪得无厌甚至是无能。
所以募捐一事,可一可再不可三。
今日能够站在朝堂上的,都不是无能之辈。
现在听到温清衍这番话,众人再细细一思索,发现这并不是温清衍危言耸听,而是事实的确如此。
就连皇上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连带着,皇帝心中因为此次募捐顺利的愉悦,也顿时消减了不少。
偏偏温清衍还在继续。
说了募捐之事不可频繁之后,又说到了这些年天齐的种种开销。
像是绍城雪灾之事的确十年难遇,但除了雪灾之外,近年来天齐所遇到的灾祸却也不少。
从旱灾到洪水,从简州到苍阳再到绍城……
只要是位于天齐版图上的城池,只要遇到灾祸,都需要朝廷支出大笔钱财。
除此之外,温清衍又说到了现在天齐需要钱财的地方。
说到这个,简直就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旁的不说,就是天齐边疆的重建事宜,便不是一件易事。
天齐常年战乱,虽然近两年来情况有所好转,但位于天齐边界的城池,依旧破败不堪,需要加紧重建。
如此种种,哪一个不需要钱财?
哪一个不需要大笔的钱财?
现在由报社募捐到的四百万两看似很多,但在给绍城赈灾结束之后,又能剩下多少?
剩下的这些钱,分摊到他刚刚说的这些地方,真的够用吗?
这哪里还需要问够不够用这种话?
就温清衍所说的这些需要花钱的地方,别说是四百万两了,就是再多两个四百万两恐怕也不够!
就在众多大臣心中惊讶于朝廷的开销之时,有一个人却早就已经回过了神,直接向前一步,跪倒在地,哀声哭诉了起来:
“温大人所言句句属实,还望皇上明鉴呐!”
定睛向殿中跪伏之人望去,说话之人不是户部尚书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