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和张康国、邓洵武坐在书房里,一直咒骂武松。
小儿子蔡德章和五儿子蔡條默默听着不说话。
蔡京被罢官,连带张康国、邓洵武也被罢免,蔡家的情况很不妙。
特别是武松成了龙图阁学士,前途无量。
赵楷又赐封秦王,妥妥的太子人选。
等赵楷继位,武松必定权倾天下,到那时候,蔡家恐怕要家破人亡。
蔡京叹息道:
“悔不该当初,若是去年殿试,我不点武松状元,怎会有今日之事。”
蔡京把事情复盘,发现最大的错误就把武松的答卷判为第一。
如果武松不是状元,那么就不可能受到如此重用。
看看何运贞、欧阳雄,一个是开封府的法曹参军,一个外放关西做通判。
芝麻大的官儿,根本威胁不到蔡京。
错就错在让武松当了状元。
蔡德章说道:
“父亲,必须阻止秦王立太子,秦王若成了太子,我们蔡家只怕。。。”
“我自然知晓,但秦王此次立了大功,谁能与他相比?”
正说着,门外仆人来报,说道大皇子赵桓来了。
蔡京赶忙出迎,赵桓已经进来了。
“罪臣拜见定王。”
“太师何必如此,你有何罪?不过是为朝廷社稷。”
蔡京叹息一声,请赵桓进屋坐下说话。
张康国一众人上前见过。
“太师,本王直说了,我是大皇子,我生母是皇后。”
“可今日赵楷赐封秦王,我恐怕做不了太子。”
“太师可有甚么计策,让我能做太子?”
蔡京猜到了赵桓来意,苦笑道:
“我如今罢了官,不过是个花甲老人,有甚么计策。”
“太师放心,父皇一时被武松蒙蔽,待过阵子,父皇气消了,我再为太师求情。”
“如此,老臣先行谢过定王。”
“无须,我还需仰仗太师出谋划策。”
蔡京缓了缓,说道:
“赵楷赐封秦王,靠的是灭西夏的军功。”
“定王想争夺太子之位,也须立了军功才行。”
赵桓皱眉道:
“灭国之功岂是容易的,如今我大宋无非是北面的辽国、西南的大理国,我如何能做到?”
赵楷能做到,全因为武松勇猛。
他手下根本没有武松那样的狠人。
“眼前就有一桩军功。”
“哦?请太师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