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又看,却总也见不到武松的卷子。
胡瑗心中焦急的时候,一个审阅官惊呼道:
“此子论述绝妙!”
胡瑗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起身走过去。
其他阅卷官也凑过来看卷子: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妙哉、妙哉!”
“容我看看后面的答卷。”
看完后面的答卷后,众人惊呼:
“格物致知,这论述堪比那武松的存天理、灭人欲!”
“大有不同,大有不同,存天理、灭人欲之说,乃是理向外求。”
“而这格物致知乃是内求,往内心求真理。”
“这格物致知与《道德经》之说吻合,妙啊!”
国子监祭酒董逸见他们说得热闹,也起身走过去。
看完卷子后,董逸惊讶道:
“居然有此论述!”
就在这时,另一边的审阅官也叫起来:
“这个考生的论述精妙至极。”
“拿来看看!”
审阅官把卷子拿过来,铺在桌上,只见卷首写着:
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
再往下看,论述的核心也是格物致知。
看完后,董逸说道:
“这是同一个考生的卷子!此子的学问一以贯之!”
“呀,这论述比武松的存天理、灭人欲更上一层楼!”
董逸之所说阳明心学比朱子理学好,不是因为朱子理学、阳明心学有高下之分。
而是因为当今皇帝宋徽宗崇信道教,阳明心学更符合宋徽宗的品味。
所以董逸才说,阳明心学胜过朱子理学。
胡瑗内心一阵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