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身材魁梧,也,15岁而志于学。”
“学生虽然长得魁梧,但确实只有15岁。”
当面撒谎,脸不红、心不跳。
武松振振有词。
做人嘛,不无耻怎么混社会!
张知白微微颔首道:
“你还读过《吕氏春秋》?”
“学生熟读经史子集。”
“哦?本官问你‘昔者明王事父孝’。”
这句话来自《孝经。感应》,武松马上回答: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
张知白微微颔首,又问道:
“我四十不动心。”
这句话来自于《孟子。公孙丑》,武松马上回答:
“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张知白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
“对答如流,不错、不错。”
“本官再问你,‘咸,感也’。”
这句话来自《周易。咸卦》,武松随口应答: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张知白抚掌赞叹道:
“好个武松,人不可貌相,你六经通熟,进去吧。”
“谢知县相公。”
武松提着竹篮,进入里面的考场。
童子试是科举的门槛,属于最低一级的考试,类似于小学毕业考试。
但因为北宋文人治国,对科举非常重视。
所以,童子试的纪律要求也很严格。
考场在县衙后面,摆着几十张桌子,童子相继落座,篮子摆在桌上。
武松坐下来,拿出砚台、笔、墨,等着知县出题。
参加考试的童子陆续坐下,知县张知白走进来,扫视全场:
“今日考试题目分为诗和赋,诗以‘怀古’为题;赋以‘山’为题。”
“时间是3天,3天后交卷。”
说罢,张知白离开,留下县丞李迪和衙役监督考场。
写诗很容易,赋对于童子试来说,相当于大文章。
所以,知县张知白给了3天的时间,让大家好好构思。
知道考试题目,武松淡淡一笑,砚台倒了一点水,拿起墨条细细研磨。
毛笔蘸了蘸墨水,提笔写下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