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琛这么想着,又仔细观察了印章的材质,发现问题也不小。
看到楚琛微微皱了皱眉,贾宇强的心都随着开始颤抖了,他胆战心惊的问道:
“楚馆长,这方印章难道有问题?不是说,黄士陵的印章没什么仿制品的吗?”
楚琛闻言有些无语,说道:“过去在北方市场,近代篆刻大家的仿制品,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的比较多,吴让之、黄士陵的比较少。这与人们对他们的了解和作品见得多少有关。比如黄士陵这位大家,过去有些京城人不认识,他的印章就一度不为人所重,仿品当然少的多了。”
“但仿品少并不代表没有,也千万不能以这个观念来挑选印章,特别是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对于收藏印章的藏家来说,又有谁会不知道黄士陵?既然如此,仿品当然就多了起来了。”
“不过,你的这方印章,我看制作的年代应该在民国那会,另外,印章的材质应该是用白寿山伪造的。”
接着,楚琛就把材质的特征讲解了一遍。
贾宇强目瞪口呆的说道:“不是吧!民国那会就会伪造这么逼真的田黄了?”
“说的多新鲜啊!”
大家听了这番话,全都有些哭笑不得,别说民国了,白寿山石仿制田白可是清朝那会就有的。
当时,人们将普通的黄寿山、白寿山放在杏干水内煮约24小时之后取出,在其热度还没有消退的时候,再靠近烈火烘烤,到达相应的温度后,就用藤黄擦。就这样经常擦烤,到黄色深入石头内部为止,再后用漂白粉擦,就成了假田白。
清人陈克恕在《篆刻针度》中提及过这种作伪方法:“今欲得旧产者甚艰,近时所出,乃芙蓉新石,居民以此为业,制纽煮色,伪作旧石以售,至有假他山之石以乱真者”。
这样的知识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贾宇强居然还一问三不知,就这样的态度也导致大家对剩下的印章都不太看好。果然,最后鉴定下来,一共六方印章,居然五方是赝品。
对于这样的结果,贾宇强是欲哭无泪,而俞仁朋则已经不知道说什么话好了就贾宇强的眼力,就算没有这次的事情,估计他每月的零花钱也都会被败光。
不过,几枚印章鉴定下来,楚琛却有了一个发现,除了刚才那枚民国时期仿制的印章之外,其它四枚仿印居然和濠境何利航购买到的那几方假印,在用刀等方面非常相像,基本很容易就能找到相似的特征。
再加上,再加上刚才那对案缸也是蔡建轩制作的。那么,假印的仿制者是同一伙人的可能性极大……(未完待续……)
PS:感谢“船山”投的月票!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执迷不悟
“这是什么意思?先是仿制瓷器,现在又开始仿制印章,那过段时间是不是要开始仿制文房用品、书画、青铜器了?”
想到蔡建轩这伙人居然打着这么“好”的算盘,楚琛心里不禁冷笑了一声,这伙人实在太贪得无厌了,他们这是不把古玩这行毁了不罢休啊!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像蔡建轩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不明白竭泽而渔的道理,毁了古玩这行,对他来说又有什么好处?
要说,竭泽而渔这个词许多人都明白,但有些人就是这么奇怪,明明知道这么做不对,但偏偏就是抵挡心中的贪婪,只会顾着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而且,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可并不少见,哪怕是聪明人也不例外,这就是聪明人和智者的区别。显然,蔡建轩肯定谈不上是智者,不然就凭他的手艺,就能活得很滋润了,又何必搞得现在如同丧家之犬一般。
反正不管蔡建轩到底是怎么想的,就凭他对古玩界的危害,楚琛肯定要把他除之而后快。那么,出售给贾宇强这些东西的那位卖家,理所当然的就进入了他的视线。
看着已经彻底没了精神的贾宇强,楚琛并没有现在就询问,而是把剩下的东西都鉴定了一遍。
箱子里的其它东西,主要是小巧的瓷器,比如说小巧的茶盏,青花鸟食罐,像生瓷等等,一共七八件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瓷器。
从这些瓷器的鉴定结果来看。确实如贾宇强说的那样,他的眼力很不错。只有一件鸟食罐是清中期仿明嘉靖年的东西,其它的都是开门到代的真品。
不过。这些东西的价值都不太高,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十万左右,这让稍稍有些高兴的贾宇强显得黯然神伤。
俞仁朋说道:“我说老贾,这对案缸就不说了,仿制水平这么高超,你认错了也情有可原,但你都不怎么懂印章,怎么就下的了手呢?”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