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连连摇头道:“我才不要呢!就算不是真钻,这条项链我也很喜欢,万一划坏了怎么办?啊!我可不是说你的眼力不好哦,我的意思是说,与其买真钻,还不如去科学鉴定一下,还能更省钱呢!”
楚琛点头道:“这到确实是的,我的眼力虽好,不过对钻石的鉴定确实不是太精通,还是去做个科学鉴定比较好!”
“算了吧,我可是很相信你的!”吴可抱着楚琛的胳膊说道:“再说价值上亿的珠宝,给那些不认识的人鉴定,我才不会放心呢!再说这条项链我又不会卖,有没有鉴定证书完全没关系。”
“行!听你的!”楚琛对吴可所言也很同意,东西既然是真的,就算没有那张鉴定证书,又有什么关系。如果将来后辈真的到了要出售这条项链的地步了,鉴定证书就让他们自己操心吧!
去银行办理了保管箱业务,两人就又回到了集市。
时间已经过了九点半,集市的人多了很多,可以说是人声鼎沸,那情形颇有些国内集市的味道,只是出售的东西换了更有价值的商品。
两人经过卖给他们项链的摊位时,吴可又凑上去翻找了一番,看样子还想看看有没有可以捡漏的东西,当然,结果肯定是不出意外的没有。
匆匆的走过刚才已经逛过的摊位,两人来到一家文房用品的小摊前,小摊的摊主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年轻老外,想象着摊主用毛笔写字时的情形,楚琛总觉得有一股淡淡的违和感。
吴可指着一张叶子一样的东西,问道:“咦,阿琛,这是什么,好可爱啊!”
让两人没想到的是,摊主居然会中文,而且中文说起来还挺流利,听起来还有京城口音。
“就叫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的物件,常制成片状树叶的形状。小姐你指着的这个笔掭又叫象生瓷,是你们国家乾隆朝时期创制的,一般以花果、昆虫、小动物为制作题材,其大小与真物相仿,这样的象生瓷多供皇室、达官文人等陈设赏玩。”
楚琛微笑着说道:“老板,你这是在京城潘家园卖过古玩啊!”
“NONONO!”摊主摆了摆手道:“我以前在红桥那边开了家古玩店,要不是我父亲去世了,那家古玩店我现在还在开着呢!”
楚琛闻言到有些讶异,本来他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摊主还真的在京城开过古玩店,这可比摊主用毛笔写字更加的违和了。
别说楚琛觉得奇怪,连吴可也露出了惊讶表情。
摊主看到两人的表情也不觉得奇怪,笑着解释道:“我从小就喜欢贵国的历史,后来有机会接触到古玩,觉得非常喜欢,就开了家古玩店。一开始很多人也都像你们一样,觉得外国人在中国开古玩店很不可思议。”
“其实我觉得我就是和你们长的不一样,骨子里可是地道的京城人,而且,我可是每年都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住在京城的。对了,听两位口音好像也是京城人,既然是老乡,一会你看中什么我给你优惠!”
“那真是谢谢老板了!”楚琛表面微笑着谢过,心里却有些犯嘀咕,这摊主的话怎么和刚才那位一个模样,看来是跟着国内的古玩商练过一段时间啊!
楚琛谢过之后,就拿起了刚才说的那件树叶形笔掭。
这件笔掭器形似秋叶,暗刻叶脉,叶边上卷成浅壁,通体施粉青釉,缀深褐色甲壳虫于一隅,形态逼真可爱,颇具情趣。另外在底部叶柄处书有青花年款,为“乾隆年制”篆书款。
经过仔细的观察,楚琛确定这个笔掭确实是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的真品,于是他开口问道:“老板,这东西怎么卖……”(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集市(六)
“只要六千英磅!”
摊主说道:“先生,像这样的笔掭可不多见,而且出自乾隆年间的官窑,这个价格买回去,你肯定不会吃亏的!”
六千英磅,换成RMB也就是九万,价格到不是太离谱,但也高于实际的市场价值,这让楚琛心里不禁有些嘀咕,果然用老乡套近乎的没几个不是奸商啊!
“太贵了!”楚琛摇头道:“四千英磅,怎么样?”
“卖糕的!”摊主表情夸张的说道:“四千英磅,你有多少我收多少,最低五千五!”
“四千五,如果不行那就算了!”楚琛微微一笑道。
“五千!”
楚琛摇了摇头道:“我最多只会出四千五。”
见楚琛一脸坚决的模样,再加上又高于自己的心理价位,摊主想了想,还是苦笑着答应了下来。
交易完成,吴可指着一旁的几个铜香炉问道:“阿琛,这几个香炉看起来好像挺有古韵的,不过怎么会这么新?”
“小姐,你的直觉非常准,都是贵国古代的香炉,只不过这些香炉已经都被药水清洗过了。”摊主回答道。
“不是吧,洗过的香炉谁还会买啊?”吴可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
楚琛摊了摊手道:“没办法,老外就喜欢干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