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琛点头道:“行,那我先看看,咦!何老板,这是剔红啊!”
楚琛嘴里说的剔红,也是雕漆的一种工艺,它和前文说过的剔犀其实差不多。
剔犀是以红黑二色的大漆相间涂层后再雕剔图案,所以刀口断面会呈现双色的线纹,极其雅致。
而剔红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雕漆工艺中,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为多见。
楚琛眼前的这两个锦盒里,就是典型的剔红作品,一件为剔红菊花纹圆盒,另一边则装着一对剔红诗茶碗。
何长坤竖起大拇指道:“确实是剔红,不愧为名师高徒,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两件剔红作品是我精心挑选的,你先看看满不满意。”
“好的!”
楚琛示意之后,就拿起那件剔红菊花纹圆盒,仔细观察起来。
此盒漆质红润坚实,为标准雕漆剔红式样。盒为蔗段式,子母口,圈足,底部以及盒内髹黑漆。盒底的足内一侧边缘处阴刻填金,楷体直书“大明宣德年制”款。
盒盖正面图案为折枝花卉,一朵硕大的盛开着的牡丹花,在四周含苞待放的花蕾簇拥下更显华贵雍容。花间衬托以挺拔饱满的枝叶,布局简约大气。盒侧边作波浪状缠枝花卉图案,花朵错落有致,叶间夹杂着花蕾,栩栩如生。(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八章 剔红(续)
这件剔红菊花纹圆盒一上手,楚琛就知道这应该是件真东西,这是因为它入手的手感不同,真的剔红作品无论怎么保养,几百、上千年的空气氧化以及烟熏火燎都会在表面留下一层包浆。
而赝品大部分是用草酸作出的包浆,入手感觉轻滑浮躁,放大镜下观察甚至能看到鲜艳的红漆。
另外底胎、款识和工艺等等,也符合明代宣德年间的特征。
总的说来,这件剔红菊花纹圆盒,刀法利落,花叶翻转自然,脉络流畅,漆面起伏婉转,大气而又不乏细腻,可以说是明代宣德时期的一件剔红佳作。
“何老板,不知道这件东西是什么价格?”楚琛观察下来,觉得非常满意,这东西作为礼物送给妹妹还是不错的。
何长坤笑容满面的说道:“小楚,咱们都是行里人,我也不来虚的,就三十四万,你觉得怎么样?”
对于何长坤报的这个价格,楚琛还是挺满意的,要知道这样一件宣德年间的剔红圆盒,上拍卖会的话,拍出四十万还是很轻松的。虽然去掉各种费用,也就三十四万左右,不过拍的好肯定不止四十万,四十五万甚至上五十万都有可能。
因此,楚琛只是稍稍一想,就答应了下来。
见楚琛同意,何长坤精神一振,连忙问道:“小楚,不知道这对碗,你要不要?”
楚琛笑道:“我先看看,如果东西好,那我就一起收了。……”
眼前的这对诗茶碗。其实是一对清代乾隆年间的剔红御题诗茶碗。它撇口,深腹。圈足,底刻“大清乾隆年制”阳文篆体印章刻款。碗外壁口和近足处雕如意云头纹,之间为黑锦地剔红御题诗文。
楚琛鉴定过这对碗的真伪之后,说道:“这对碗不错,不知道价格是?”
何长坤想了想,说道:“小楚,你也知道只要是御制搭上边的,价格肯定也要高一些的,这对碗二十五万,你看如何?”
楚琛对这个价格也没什么异议。他在这里买东西,可不会抱着捡漏的念头。
一般来说,想要在古玩店里面捡漏的可能性,可比小摊上低多了,毕竟没有一定的实力,也开不了古玩店,而且这些拿出来的东西,一般都是店主研究透了的东西,很少有捡漏生存的土壤。
在古玩市场上。遇到楚琛这样的金主可是颇为难得的,何长坤欣喜的同时,连忙又推销起了自己的东西:“小楚,不知道你还有其它需求吗?我这可还有几件雕漆作品。”
楚琛笑呵呵的说道:“行啊。那就再看看吧,不过何老板,您不会是打算把东西都给打包给我吧?”
何老板笑容满面的说道:“我到是想啊。不过有些东西可入不了你的眼,我就不拿出来献丑了。请你稍等,我去去就来!……”
没一会。何老板又拿来了两样东西,一个清代乾隆年间的御制剔红笔筒,还有一件清早期的剔黑牡丹纹圆盖盒。
楚琛仔细观察过后,就选了那个笔筒,准备回去后作为送给舅舅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