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中的争斗终会停歇。
无论是谁最终获胜,都不可能在继续断绝商路下去。
如今接受辽国的这些粮草。
对于大宋而言绝对算是最好的选择了。
但饶是如此,对于如今三国之间的种种情况,还是不得不让所有人感到震惊!
包括那些原本便闻名历史之人!
短短时间之内。
大宋直接从内外皆乱的局面,变成了如今的这般,甚至从头到尾,大宋都没有主动出击过,如今还获得了利益。
这又岂能不让人感到震惊?
但关于顾睿的种种,却是丝毫没有泄露半分。
其实顾峻原本是想要为顾睿造势的,但最后却又被顾睿给拦了下来。
他这种性格的人,本就适合藏于幕后。
时间匆匆而逝。
随着四方边疆的彻底稳定,整个大宋的漕运问题也是处理的愈发迅速。
四方调配之下。
一切的问题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迎刃而解。
新开航道通水路。
在顾氏一众专家的分析之下,各地漕运网同样也在不断被更新迭代。
在汴河等水流不稳、泥沙易淤的河段,这些人系统地推广了“分级节水坝”与“双门复闸”的组合。
虽然这并非前所未有的奇技淫巧,唐代已有类似雏形,但顾氏的这些专家们却是将它们标准化、系统化,在关键航段密集设置。
漕船行经,如同登上一级级平缓的水阶,过往令船夫闻之色变的险峻河段,化作了安全可控的坦途。
这看似只是效率的提升,实则从根本上降低了航运的风险与损耗,使得大规模、定期的漕运调度成为可能。
而随着航运的彻底畅通。
大宋也顺其自然的再次迎来了一波经济大复苏。
一艘艘商船从沿运河而行。
除此之外,顾峻更是根据此次航道的改变,在各地新规划起了城镇。
这当然是顾易的想法,漕运是大宋当前最为有利的利器,其背后所蕴藏的经济自是要好好开发一下。
当然,顾易也只是提出想法。
具体的种种还是要顾峻以及朝中的大臣们认真分析。
这并非盲目兴建新城,而是要根据地势,以及周边的各种因素来认真考虑。
这是一套关于漕运的整体革新。
而在一众大臣的努力之下,这些问题也是立刻便讨论出了章程。
首先,就是真州、楚州、泗州等本就因转搬仓而兴盛的节点,被赋予了更明确的定位。
调动资源,在这些地方增筑码头、扩建货栈,并仿汴京制度,设立官营的场务以平抑物价、管理市场,让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
其次,在一些航运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且地理位置关键的支流交汇处,顾峻便以朝廷名义,给予优惠政策,吸引四方商民前来定居、开设作坊与商铺。
这一切的手段都极其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