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兵要北上,谁也拦不住。
但是高岸忘了一件事,辽东舰队南征百越,根本不在长江附近。
骑兵要渡江,依靠的是民船,而民船都在李渠的手中掌握着。
太后暂时取得了主动权,大权在握的感觉回来了,也不继续留这些人。
她立即找来刘铁柱,马上给江南飞鸽传书。
一封是李渠的,不许他帮助顾道的骑兵北上。另外一封是给顾道的。
这一封写的就很多了。
太后刚才对几位大臣,又哭又闹,为了争夺朝政控制权,不顾太后的脸面。
但是给顾道写信,确是极尽的温和。
因为她心中清楚,此时只能指望顾道收拾残局,最重要的是,顾道不好惹。
所以必须温言安慰。
“贤婿,本宫错了,不该被郑克宁蛊惑,临阵换将,让你受了委屈。”
“朝臣太小家子气,趁本宫生病,蛊惑陛下,才给你三万户。”
“本宫觉得,五万户差不多,战后补上。”
“江南之战最要紧,不要往江北派兵,朝中已有风言风语,本宫会很为难,锦瑟也会为难。”
“若翻山军真的北上,本宫自有应对,你一定要尽快平定江南,锦瑟和孩子等你回京。”
两封信,让刘铁柱发了出去。
太后以骑兵北上拿捏朝臣,也放出话,骑兵不能北上,就必须保证这一点。
否则,她前脚刚坚定下令,后脚顾道的骑兵北上了,那就显得她命令一文不值?
所以她才在信中,对顾道放低姿态,温言相求。
而且她相信,顾道能听她的话,配合她不再提什么骑兵北上。
因为,她认为。
顾道得到吴王之位,已经满足了,临阵换将的委屈已经暂时压下了。
此次听从朝廷命令,继续征战江南,就是已经证明,顾道不想跟朝廷闹翻。
她放低身段,顾道无论心中怎样想,面上一定会妥协,不再提调兵的事。
不过这些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
她还有新的计划。
办完这些事情之后,太后换了衣服,带着小凡子,秘密出宫。
她要拜访魏家,拜访魏宗保的父亲魏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