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大人,都是国之柱石,难道眼看着江南糜烂,就如此无动于衷么?”
三个人一听这话,顾云璋脸色不愉,你小子哪只眼睛觉得我能说上话。
“小子,你还能见到顾公,我们一直吃闭门羹。一句话都说不上。”
李渠不客气地说道。
“否则也不会等你出来,跟你打探消息了!”
顾道自从来到姑苏,除了跟李渠要了战报,就没搭理这三个人。
温尔雅求见了几次,顾道都没见。
不是架子大,实在是见了之后,必然要劝自己大局为重,甚至搬出师祖袁琮。
拒绝了反而伤面子,不如称病不见。
窦鼍是他第二个见的,第一个是从绍康城,逃难过来的魏青梅一家子。
“顾公收回了骑兵,江南事不想管!”
窦鼍沮丧地说道。
三人也是心情沉重,本以为江阴军遭受重创,顾道不会再袖手旁观。
可是没想到。
“哎,朝廷有乱命在前,现在让人家出手,的确是没理没据。”
温尔雅一脸的无奈。
李渠面无表情,此时事情变得有利了。
朝廷现在怕什么,自然是怕顾道造反,反戈一击。但是顾道没有跟着辽东喊着造反。
反而给朝廷上了奏折。
这就是说,他还是以人臣自居,但一定给朝廷提出极其严重的条件。
现在就看朝廷的反应了。
如果朝廷不发疯,一定会给顾公优厚的条件,心在江南只有顾公平定。
如此大功,顾公未来几十年都权倾朝野。
而自己的首辅之路,比如那畅通无阻,关键是朝廷对顾公奏折的答复。
到底什么时候来?
“江南局势这么乱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要不咱们催一催朝廷吧!”
李渠说道。
催一催朝廷,可不是催朝廷的答复,而是催朝廷答应顾道的条件。
“再等等,也许朝廷的答复就快到了。”
温尔雅说道。
他知道李渠的意思,但是这事儿急不得,一个操作不好,就成了逼宫。
就在这时,白头隼落入了姑苏城,正在愁眉不展的欧阳亮,突然眼前一亮。
来了,终于是来了。
立即有人给白头隼准备温水,还有上好的羊肉投喂,解下秘报送到了欧阳亮手中。
拆开秘报,从头浏览一遍,欧阳亮一颗心终于是放下了。
朝廷可算是做了一次正确的事情。
“江南要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