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大焱之功顾道不要,直接推给干儿子顾磊,说他是主动归降。
因为他在南下之前,就已经摸清太后的心结,担心自己功高震主,尾大不掉。
原本他也可以不管。
但是远征江南,他不想朝廷之中还有猜忌,还要时时小心掣肘。
所以他故意没提顾磊,就是想打个默契。
他相信,就算太后一时想不明白,温尔雅和师祖袁琮一定明白。
一定会提醒太后的。
这样就给太后留下余地,不会让她觉得自己封无可封,灭南越可以酬以王爵。
顾道无论是在朝的关系,还是手握的重兵,都有跟太后掰手腕的实力。
不过是没有必要。
做大事不能置气,在关键的时候退一小步,能让自己在外征战顺畅很多。
当夜,大乾六部闹腾了一宿。
普通的官员和吏员,光顾着纵酒高歌了,但太后,袁琮、郑国公和六部尚书,可是没闲着。
接手大焱并不容易。
原有的官员怎么办,应该派什么人过去,当地的百姓怎么管理。
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一解决。
户部也差不多,他们也要去接手大焱的东西,尤其是大战已经开始了,如何保障粮草?
而且顾道还派一支部队,出海绕行去百越了,这支军队人数不多,但是粮草供应更加艰难。
李渠现在不但镇抚绍康城,还兼顾大焱,根本忙不过来,必须立即派人去。
“顾云璋、温尔雅,你们两人明日出发,户部和吏部官员各自带走一半。”
“其他各部每一个抽调二十人,跟着一起前行,今天晚上就要名单。”
太后做了决定,紧接着叮嘱道。
“你们去了,第一要务是保证三路战场的粮草供应,决不能让大军断顿。”
“第二就是捋顺整个大焱的内政,争取一年之内,让大焱彻底并入大乾。”
顾云璋和温尔雅赶紧起身领命,各部开始筹措南下的官员名单。
“东吕国,和蜀中要下旨警告一下,我们大乾并立南下,要防止斯隆国趁此偷袭。”
郑国公沉声说道。
“国公谋国之言,本宫记下了,明日就下旨。”太后赶紧说道。
“只是,国公,修之为何如此着急,一定要在今年冬天就灭南越?”
太后疑惑的问道。
其实再等等,大乾可以筹措更多的兵力,一战而灭更加有把握。
更主要的是,太后想要窦庆山南下,至少让他率领其中一路。
最好就是窦庆山主持南征。
灭国的大功就不至于落在顾道一人头上,至少可以分走一半,培养出来另一个人制衡。
女婿终究不如弟弟更放心。